ESG在健康行业被重点关注,在于获得长期资本的认可及提升市场竞争力等现实驱动力。除了营收、净利等财务指标外,ESG将社会资本、企业治理、人力资本等纳入到盈利能力考核中,全面展现公司更加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包括恒瑞医药、康希诺生物、平安健康以及石药集团等多家医疗保健行业公司均披露了自己的ESG管理实践。
环境
废弃物需严格管控
废弃物与污染物、环境管理是医疗保健行业公司ESG报告的又一重点议题。据中金ESG评级,在环境维度,医疗保健行业整体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高,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污染物与废弃物却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潜在危害,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各项环境政策。对于原料药和医药外包企业,生产已经具备一定规模,这些企业要特别注意污染物与废弃物处理、物料管理等方面的环境重要性议题。
药明康德在《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提到,公司的危险废弃物指所在运营地法律法规监管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弃物,包括实验室废液、废有机溶剂、废活性炭、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研发及测试产生的生物废弃物以及医疗废弃物等。为了尽可能降低危险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药明康德从生产、储存、运输和处置的全流程环节对危险废弃物严格管控。此外,药明康德还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处置危险废弃物,尽力将处置过程中的污染风险降到最低。
根据康希诺生物方面给出的数据,2022年,康希诺生物严格遵守国家及各运营所在地区的环境管理要求,持续降低运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全年未发生任何环境突发事件或环境违规处罚,温室气体排放密度较上年降低 35.19%。
ESG理念体现的是企业长期核心价值观和愿景,也给了企业积极主动面对市场变化的契机。一相关人士认为,ESG报告可以从更多维度展现企业经营者对于未来的思考,作为投资人不仅要关注已经发生的事件,也要关注公司的潜在风险,在投资中考量和记录ESG风险和机遇。
据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明晟(MSCI)数据,2021年MSCI指标中评级优秀企业(包含A、AA级)多家企业入选,包括云南白药、石药集团、白云山以及康希诺生物这4家制药企业,三生制药这1家生物科技类企业,医疗保健工具与用品业企业有5家,分别为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微创医疗、威高股份、平安好医生(股票代码“平安健康”),以及医疗保健提供商与服务业企业3家,分别为金域医学、通策医疗、上海医药。
拿到更高的评级让企业在资本市场更受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对标同期医药指数,中国ESG医药指数不仅在2021年医药牛市时投资回报更高,更在板块回撤之际依旧跑赢同业基准表现,长期投资效应显著。从股价收益情况上也可以看出,ESG指标优秀企业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其内在价值。
尽管ESG信息披露显著提升,但对于我国医疗保健行业的ESG发展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透明度明显落后于H股上市公司,中药企业ESG报告单薄等。没有固定格式让类中药企业陷入尴尬处境,比如药方的信息披露,目前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已经被列为中成药的绝密配方,是国家级保密处方。按规定处方本身不能披露,但这可能又与ESG里面的信息透明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市场上对此存有争议。
治理
反腐意识仍存空白
研发创新、废弃物管理、反贪污和反贿赂等是医疗保健行业公司ESG报告的主要议题。2022年,恒瑞医药围绕“合规管理年”“廉政建设年”两大主题,持续完善内部合规审查机制,逐步推进商业伙伴合规管理工作,明确各部门、各供应商合规管理责任,打造网格化合规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合规管理表现。复星医药通过一些数据分享了“反腐败”方面的工作。2022年,复星医药共出台了8个基础性反腐败文件,提供廉政培训16次。平安健康2022年开展反贪污培训/廉洁文化倡导150次,开展反腐或相关内容调查活动18次。
在企业上市过程中,大额销售费用一直是被证监会和交易所关注最多的问题,这是暗藏商业贿赂的地带。若无法“自证清白”,企业的上市进程也会被影响。医药领域商业贿赂带来的危害极大,影响着方方面面,比如过度医疗、影响医疗安全质量、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医保基金大量流失等。今年2月中纪委官微刊发的文章,剑指医疗行业利益输送问题,比如2022年11月发布的5起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中,有2起就是医疗卫生领域商业贿赂。该文章提到,随着对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医药企业采取更为隐蔽、复杂的手段,为其贿赂行为披上“合法外衣”。如,有的企业以赞助科研经费、学术会议费等名义,进行不法利益输送;有的在医药购销环节给付医院工作人员回扣;有的通过生产环节虚抬药品价格、流通环节虚假交易等方式套取资金进行贿赂。
ESG报告另一方面让企业在上市后建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对于反商业贿赂更加坚定地持续深化相关工作。不过,反商业贿赂的内容尚未覆盖所有医疗保健上市公司的ESG报告。一份共计102家生物医药行业企业参评的《2022生物医药行业ESG评级报告》显示,在“反商业贿赂”一项,企业的平均得分率仅为10%,最高得分率仅为55%,反商业贿赂的战略规划、承诺和目标得分率超过50%的企业为零,有32家(占比43%)企业没有披露任何有关对内部人员和外部供应商进行反商业贿赂的培训。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