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您曾听过这么一句话——“我们经常在正确的事情和容易的事情之间做选择”。它启迪着人们要做正确的事,但现实是多数人的选择往往是后者,因为,正确的事往往充满困难、曲折、挑战,需要人克服难关、坚守准则、消除疑虑、排除诱惑;而容易的事,不仅容易,往往还有正确的伪装。
“专精特新”不仅听起来让人心动,看起来也十分美好,但绝对是一个正确又不容易实现的目标。一边是九九八十一难,一边触手可及,选哪一条路?
作为企业,应是前者。因为不想成为冠军的企业不是好企业,不想走“专精特新”之路的企业不会成为冠军。
为什么是“专精特新”?
这一概念出现已经有 12 年了,但在近两年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如今热火朝天,是无数中小工业企业竞相争取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本期聚焦也尝试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角度,解读专精特新内涵、探访专精特新企业、剖析专精特新未来路径。
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专”:“专业创造价值”,越专业创造的价值越无法取代;“精”:“小而美”好过贪多求全;“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新”:“不创新就等死”。无数经验、理论已经表明,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工业企业走“专精特新” 之路才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这是时代的呼唤——受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去杠杆、去产能,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动荡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为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国家大力提倡,重点支持培育。
这是发展之路的要求——从无数的中小企业中诞生“专精特新”企业,从“专精特新”企业中诞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再从“小巨人”企业中诞生单项冠军企业和领航企业,这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然而,不是每个中小工业企业都能实现“专精特新”。“专”,要求企业奉行长期主义,可大多数企业在短期利益面前基本会沦陷;“精”,要求企业精细深耕、日拱一卒,可面对各种“风口”,有几个企业能摆脱野蛮生长的诱惑?“特”,企业间一边在叫嚷打造自己特色,一边跟风模仿,反而是常态;“新”,创新的重点在于实践,不在口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并不多见。
在上面的情景面前,大部分企业恐怕就会习惯性地选择那些“容易的事”了。
所以,那些“专精特新”企业的确值得点赞,值得我们认真分析解剖,把它们的经验拿来分享。
它们有什么特点?是怎么摆脱种种困难走上这条路的?走上这条路,企业文化发挥了什么作用,它们的企业文化有什么共同点?
我们将在本次聚焦中给出一些解答。
回答这些问题,同样也是一件正确但并不容易的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认真去解析,因为选择做正确的事才真正有价值和意义。
文/路涛
编辑/童杉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3年4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