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为民营经济正名,为自己人扫除后顾之忧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武杉 2023-03-08

“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以经济界人士为主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阐明党和国家对待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

民营经济向来是两会的高频词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社会上流行的“56789”,就是说民企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同时,围绕民营经济也一直杂音不断。时不时就有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出现。“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越说越离谱,“国进民退”论甚嚣尘上,这些杂音在舆论场上搬弄是非、兴风作浪。

客观认识和理解民营经济,既需要认知民营经济发展之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又要正视民企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民营经济会遭到“非议”,自身发展遇到的困难不容忽视。尤其是疫情三年难上加难,当这些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成为槽点、悖论,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质疑其重要性。

一边民营经济确实重要,一边其问题也客观存在。这其中既有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外部风险升高,又有政策落实不到位,考虑不周全,执行层面互相打架,容错率不高、信任度不够等老毛病,而民企自身也存在盲目扩张、负债过高、钻制度漏洞等痼疾。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三座大山”比喻民企: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三座大山”之下,民营企业很容易陷入群体性困境,企业家表现出集体性焦虑。

在发展中发现问题,亦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从国家层面,既然是自己人,自然是要拿出真金白银帮扶民企发展,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开“不敢贷、不愿贷”的结,扩宽融资渠道,破解“老大难”问题。

除了真金白银,打造公平、友好的营商环境,才能打破行业壁垒,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为更多民企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终回归到人,则是保护企业家权益和财产安全。财富并非原罪,只要是依法所得皆应受到法律保护,产权保护和物权法执行都要说一不二。

回头看,民营经济发展曾举步维艰,置身其中的民营企业家胆战心惊。如今,市场经济最亮的星,当属民营经济。

让自己人没有后顾之忧,让民营经济前路越来越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才会充满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保持活力。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