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就是刮春风,下春雨,让小草慢慢地长。太着急,太功利,都搞不好企业文化。
01企业文化不是大锅菜
要弄懂企业文化,首先得吃透文化的含义。
当不同的人说到文化时,他们指的未必是同一个事物。比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它是指文化遗迹,也是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的含义,既复杂又微妙。必须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里,用心揣摩,才能抓住它的本质。从语源上说,“文化”一词来自《易经》。《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刚柔,指阴阳,也就是冷暖。文,本指花纹、纹理。明,光明,与暗昧相对。以,而。止,或为“行止”之缩略语,有行有止,言行有节之意。化,变化,改变。
这段话的大意是,阳刚阴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现象。人类告别蒙昧、野蛮,走向文明,从而变得有礼有节,这是人文现象。考察天文现象,可以掌握季节的变化。考察人文现象,从中提炼出典章制度,可以教化天下民众。
中国人对文化的认识,从上面这段话里,都可以找到根源和依据。结合这段话,结合中国人的用语习惯,我们可以感知到,文化有三个突出的特性:
第一,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
比如,我们把泰山称为人文景观,黄山称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是什么意思?有很多说法和故事,人类活动痕迹较多。自然景观是什么意思?天然景色很美,人类活动痕迹较少。
第二,文化是传承的结果。
文化人陈之藩有一句话:“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以培养一点点文化。”只有传承,才能形成传统。只有传统,才能谈得上文化。
第三,文化的传承方式是潜移默化的。
影响人有很多方式,比如强权暴力,再比如经济利益。而文化影响人,主要靠教化、感化。它主要是一些软性的东西。太硬了,就不叫文化。文化虽求同,但也尊重人的个性,给人留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至于企业文化,既有文化属性,也有管理属性。什么是管理属性?就是要服从效率的需要、竞争的需要。搞来搞去,跟效率、效益挂不上钩,那只能叫文化活动,不能叫企业文化活动。
02企业文化不能凭空而来
从最初意思来看,文化既是改造自然的过程,也是改造自我的过程。既是自我改造的过程,也是改造他人的过程。人们经常用“六只猴子”的故事,说明文化的形成和作用机理。
故事是这样的: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六只猴子关到一个房间。在房间里,放一个可达屋顶的梯子。然后,在梯子顶端,挂上一串香蕉。
实验开始,六只猴子拼命冲向屋顶的香蕉。当第一只猴子几乎要碰到香蕉的时候,实验人员就用冰冷的高压水枪冲击这只猴子,直到它放弃为止。如此一段时间后,所有的猴子都放弃了尝试。
接下来,进行实验的第二部分。实验人员用外面的另一只猴子,替换了原有六只猴子中的一只。当这只猴子进入房间后,它发现了香蕉,于是一下子冲了过去。这时发生的情况与原来不同。没等这只新猴上去,另外五只猴子早已把它按倒痛打,直至它放弃了那个念头。
接着,另一只新猴子被放进来,换走了第一批中的另一只猴子。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只不过打这只新猴子最狠的,是刚才那只先一步进来总挨打的新猴。
如此继续实验,直至房间中的猴子全部换成了没有被水枪击中过的六只新猴子。接着,实验人员拆除了水枪。但全部猴子,居然没有一只试着去吃屋顶的香蕉。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和猴子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人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改造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一些新的观念和认识。他们拿这些东西当作精神财富,教育下一代。传承得久了,就成了文化。尽管其中有些东西,已经未必有什么道理。
企业文化,同样如此。创业之初,企业家对行业和经营管理,并没有多少认识。但随着业务的开展,这种认识会逐步深化。一旦企业家把这些东西当作信念,指导今后的业务实践,并教育新来的员工,就构成了企业文化。
当然,这不仅应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且应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所谓自发,就是自然而然。所谓自觉,就是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梳理、提炼已有的、好的做法,而且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时加以弥补和提高。
03企业文化不能飘在空中
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稳定的预期。人们相信,做一件事,会产生某个结果。当他做完这件事,真的产生了预期的结果。如此反复多次,成了下意识的心理习惯,就构成了文化。由此可见,帮助员工形成稳定的预期,对于企业文化建设非常关键。一旦打破这种预期,就会前功尽弃,劳而无功。
为此,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上行与下效的关系。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百姓讲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共产党人讲话,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员工遵从。但让别人遵从的诀窍,是自己首先做到。
第二,说和做的关系。
企业说的跟做的,不能“两张皮”。要做到言行一致,避免言行不一。当企业言行不一的时候,员工不会关注你是怎么说的,而是会关注你是怎么做的。这个时候,所有的企业文化宣传,都将成为空话。
应该说,管理中言行不一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比如,提倡创新,却不允许别人犯错误。比如,提倡忠诚,却亏待老员工。再比如,提倡实事求是,却不允许别人说真话。
第三,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企业文化,要有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形式。可以喊口号,讲故事,也可以搞文体活动。甚至非正式的餐叙,也未尝不可。关键是能走进大家的内心,让大家感知到一些东西。在这方面,宗教做得都比较好,达到了内容、形式的有机统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企业文化变成了花里胡哨的学问。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玩出了不少的新花样儿。但效果如何呢?那就不好说了。其实,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老板。不然,就只是花架子。
文/高可为(作者单位系聊城大学商学院)编辑/陆佳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3年1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