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典藏艺术频道

小隋说画丨被误读的年画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隋永刚 网编:文旅新闻中心 2023-01-19

记者拍摄

春节贴年画是山东很多地区的风俗。这种风俗不知始于何人,起于何时,经过祖祖辈辈的沿承,一直流传至今日。年画是民间春节的应景画,常见的有送福童子像、招财童子像、福禄寿三星像等等。不同的年画,张贴于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寓意,祭灶、多子、长寿、进财、求福,这是乡邻们烟火生活的精神寄托,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新年愿景,更是民间口耳相传的文化现象。

年画多见于乡村,主要是以家庭的春节装饰为主。由于年画的价格不高,生活中又比较常见,因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年画难登大雅之堂,是乡土文化。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可能受到了粗制年画印刷品的影响所致。作为工艺美术的一个门类,高水平的年画是由专业民间工匠创作完成。它贴近生活,兼具版画和中国画的特点。从文化欣赏的角度来看,年画有“雅”的技巧,“雅”的内容和“雅”的品味。

年画的“雅”体现在审美追求上。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年画艺术融入了不同年代创作者的实践与智慧,形成了正大、和善、清朗、吉祥、圆融等符合国人生活的精神审美。高水准的年画,画面平和淡雅,意境闲适悠然,重视线条的运用,这与中国画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潍坊杨家埠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线条不仅飘逸柔美,而且对于童子的造型勾画极为准确,人物神态鲜活,富有神韵,给人栩栩如生的美感。同时,作品还运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画中的鲤鱼进行夸张创作,大小几乎与童子相等,增强了画面喜庆祥和的张力和感染力,成为年画中的经典。由此可见,年画与中国画应是相融相通的,它的“雅”以一种更有生活、更接地气、更加朴素的方式予以呈现,这是年画本身所独有的艺术美。

年画的“雅”体现在文化性上。不同于其他艺术,年画的题材既丰富多元,又精之又精,均是国人所喜闻乐见的,像麒麟、门神、八仙、凤凰、仙鹤、喜鹊、仙童、仕女……这些题材或源于历史史实,或源于民间传说,或源于神话故事,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孕育创造出来的,集结着劳动人民朴素的生活智慧和无穷的想象力。基于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年画中很多作品都具有主题性、故事性、吉祥性的特点,诸如《喜报三元》、《刘海戏蟾》、《麒麟送子》等。面对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年画以能够让大众读懂、让大众喜爱、让大众接受的艺术形式向观者进行呈现。通过年画中的艺术形象,观者能够更好的了解本土文化,扩展思维的想象力,增加文化的认同感。可以说,正是年画中文化性的融入,使其雅俗共赏,常葆活力。

归根结底,年画源于创作者对天地自然敬畏与现实生活的滋养,它具有符合中国文化审美的普遍共性。其实,无论是年画,还是剪纸、壁画、绘画、书法、皮影、京剧等艺术,都是为大众的精神生活服务,是基于同一文化本体上的不同艺术形式。不同艺术间,又是可以相互融合、吸收、借鉴的。因此,读懂年画中的美,是可以帮助观者在鱼龙混杂的艺术环境中,区别美丑、雅俗,提升对艺术真、善、美的正确认知。

先贤云:“人无贵贱之殊”。人是艺术的创造者,艺术上的经典之作自然也无高低之分、门类之别。

隋永刚(作为为《北京商报·典藏艺术频道》主编)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