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勇:

北京商业稳健前行

出处:北京商报 网编:王巍 2022-12-14

2022年,北京商业正以稳健的脚步踏实向前。这一年,举世闻名的冬奥会让北京冰雪经济蓬勃发展;党的二十大为各行各业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方向;“四级两类多维”的商业消费空间规划让更多的国潮、国际业态在北京更好地成长。2022年度北京商业高峰论坛举办之际,北京商报特邀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勇,点评北京今年的商务工作成果,并对北京未来的新商业格局规划进行解读。

企业供图

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新认定时尚消费品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家,前三季度引进首店616家。

北京商报:2022年工作即将告一段落,今年北京市的商务运行情况如何?

丁勇:今年以来,内外部环境出现超预期变化。在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下,我们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和接续政策措施,积极采取超常规措施,在做好防疫保供的同时,抓紧抓实重点任务和商务指标运行调度,着力巩固商务发展回稳态势,北京商务运行总体恢复向好,为首都经济增长作出商务贡献。

一年来,我们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制定实施《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关于促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出台一系列全产业链开放、全环节改革方案,涌现出大量“全国首个”“全市首创”,创新开展“两区”建设全球超链接系列推介活动,通过“两区”境外企业库加强产业对接。

我们稳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商业设施升级,环球城市大道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提高消费供给水平,新认定时尚消费品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家,前三季度引进首店616家。

我们加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出台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实施意见等系列稳外贸政策,获批北京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完成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85条举措,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达到14个。制定《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自由便利专项提升方案》,助力稳外资工作,加大对自贸区企业、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和专业服务“走出去”的支持。

我们还持续加力保障民生与助企纾困,推进生活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培育建设东花市南里社区、古城南路社区等31个便民生活圈,升级改造“颜值”“内涵”双提升社区菜市场10家。固化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保供稳价工作机制,筑牢监测、供应、储备、应急投放体系,加强货源组织和应急调控,应对季节性、周期性价格上涨压力,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免除进场交易费、连锁超市蔬菜价格“两不涨”等政策,在多次局部疫情反复中经受住实战考验。

中国式现代化

北京商务应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特征与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北京商报: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您认为,北京商业方面该如何迎合发展?

丁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北京作为首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要一马当先走在前面。北京商务应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特征与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千亿规模世界级商圈,打造“时尚+多元业态融合”特色商圈,布局“多点一区”(多点新城和生态涵养区)新型消费圈,优化消费设施供给、服务消费供给、消费环境供给。“以评促建”提速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完善便利店、菜市场等生活服务网点,推动餐饮、家政等生活服务业品质化发展,满足多元化消费群体的便利性需求。

二是以创新为引领,实现北京商务更高质量发展。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精尖”产业优势,为北京商业的效益提升、动力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培育壮大智慧零售,有序发展直播电商等“互联网+”新模式。

三是促进内外需、城乡协调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努力扩大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和信息、文化等服务消费。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用好展会平台、开放平台、政策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完善农村商业体系,通过“线上”延伸,深入推进农村电商,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通过“流通”延伸,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中心等流通网点,健全农村流通网络;通过“业态”延伸,结合乡村亮点特色,强化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促进农村消费。

四是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两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示范区,进行更深层次的制度设计和升级,健全完善更加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的市场运行体系。

打造地标性消费项目

力争到2025年,北京打造2-3个世界级商圈,吸引国际国内品牌在京开设3000家以上首店、创新店、概念店等。

北京商报:2021年是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起步之年,2022年是深化之年,一年多来,目前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成果如何?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最终目标,是期望达成什么样的成果?

丁勇:2021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北京等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一年多来,北京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保供稳价和消费市场运行相关工作,建立运转市领导高位部署、高频调度的“一办十组”领导小组工作体系,紧抓179项任务、140余个项目、98项政策、200家重点企业、北京消费季3000余项活动“五大清单”统筹管理,全市69家单位高标准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阶段性成效显著。

一是“五大维度”关键指标稳中有升。为科学指导培育建设工作,我市围绕国际知名度等5个维度共42项指标开展动态监测评估,通过综合指数法测算,2021年较2020年总指数提升7.1。国际知名度方面,世界500强企业54家,居全球城市榜首,跨国公司总部数量超200个,2021年新设外资企业1924家,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值。消费繁荣度方面,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1.5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二,消费品进口3326亿元,2022年1-10月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达38.4%,再创历史新高。商业活跃度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引进首店616家,位居全国前列。全市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达到832家,设有12个“即买即退”试点商店,居全国城市首位。到达便利度方面,截至2022年9月,北京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1148公里,居全国城市首位。消费舒适度方面,基本便民商业网点超9万个,实现全市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九,首次进入前十位。

二是形成“五个一批”标志成果。打造了一批地标性消费项目,22个传统商圈和20个传统商场完成升级改造,环球主题公园、三里屯太古里西区、首钢六工汇等热点项目开业运营,大兴国际会展消费片区面向全球发出城市设计征集令。培育了一批引领性消费品牌。2021年以来,北京新落地超1500家首店,国际品牌占比近15%。认定9家时尚消费品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米其林星级餐厅达到34家,国外餐厅比例达到15%。6个孵化基地孵化新消费品牌超50个,北京老字号扩至223家,“北京礼物”已超1100件。升级了一批多元化消费业态。王府井、西单、国贸、三里屯等重点商圈试点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加大虚拟体验式消费场景应用。直播电商交易额近1万亿元,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大到北京全域,累计落地40余万个场景,亮马河风情水岸、环球城市大道等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751园区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延庆海坨被认定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推出21条“漫步北京”文旅骑行主题线路。推出了一批创新型消费政策。出台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措施,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三年综合排名成绩优异。持续深化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试点、“免保跨”政策衔接试点,北京消费季奖励、乘用车置换新能源车补贴、绿色节能消费券等政策从供需两端深度激发市场活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业一证”改革已覆盖至20个行业50个场景。举办了一批高人气消费活动,进一步打响“北京消费季”活动品牌,全力打造“首发节”“信息消费节”“体育消费节”“户外生活节”“网红打卡地评选”等24个全市性标志活动。

我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力争到2025年,将北京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体来说,就是要打造“一城一都一地、两标杆四名片”,即彰显时尚的购物之城、荟萃全球风味的美食之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引领创新生态的数字消费和新型消费标杆城市,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教育、医疗、会展等城市名片。还有一些定量的目标,比如,打造2-3个世界级商圈,各个区至少有一条高品质的商业步行街,吸引国际国内品牌在京开设3000家以上首店、创新店、概念店,北京老字号认定总数达到230家左右,入境游年均增长5%以上,等等。

下一步,北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立足自身禀赋优势,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深刻把握、高效统筹“市场和政府、国内和国际、传统和新型、供给和需求、品质和规模”五大关系,纵深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争取到2025年实现上述目标一一落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打造“四级两类多维”商业消费新空间

2025年,北京建设成为“中国潮”“国际范”与“烟火气”共融共生的国际消费中心示范城市、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商报:这一年北京完成了52个商圈的改造推进工作,提出了“四级两类多维”商业消费空间的新规划,目前新的商圈规划进展如何?这项新规划提出的意义是什么?

丁勇:为全面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首都商业消费空间均衡布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北京市商务局会同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共同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目前已印发实施。

《专项规划》明确了商业消费空间中长期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构建起层次结构清晰、空间布局高效、功能业态完善、空间品质宜人的商业消费空间体系,初步建成便民优质的社区消费网络,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潮”“国际范”与“烟火气”共融共生的国际消费中心示范城市、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到2035年,北京整体形成国际消费有魅力、城市消费有实力、地区消费有活力、社区消费高便利的全市商业消费空间新格局,充分展现首都风范、中华风尚与时代风情,助力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实现。

《专项规划》提出全市构建“四级两类多维”的商业消费空间体系。整体形成“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服务市民公众多层次消费需求。其中:

国际消费体验区以面向全球、辐射全国、引领京津冀为目标,服务国际超广域和国内广域消费人群,坚持消费国际化与在地性并重,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金名片。

城市消费中心重点面向全市及京津冀城市群消费人群,创新塑造新消费、新业态下的核心场景,以30-45分钟公交可达服务市域及京津冀地区,将城市消费中心建设成为具有突出商业实力、特色消费活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城市消费新地标。

地区活力消费圈重点面向地区消费人群,强化商业类型的多元化与商业消费空间的社交性,依托15-300分钟慢行范围均衡打造公共活力中心。

社区便民生活圈重点面向社区居民,引导商业消费空间发展重心下沉,以5-15分钟步行服务范围实现全市城镇社区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将社区便民生活圈建设成为保障“七有”“五性”与品质生活的社区交往会客厅。

加强多维度、差异化精细引导,构建多元特色的消费场景。从历史文化、文体活动、自然生态、休闲旅游等多个方面,塑造可感知、可体验的多维消费场景,构建特色鲜明的多元主题商业消费聚集区,打造“商业消费聚集区×历史文化”“商业消费聚集区×国际交往”“商业消费聚集区×科技创新”“商业消费聚集区×文体休闲”等一系列魅力消费名片。

《专项规划》中提到,北京要打造“4+29+84+N”的总体空间布局,规划打造4片国际消费体验区,以国际交往功能突出、传统文化魅力鲜明的城市消费中心为依托,联动辐射周边地区活力消费圈,整体塑造王府井×西单×前门、CBD×三里屯、环球影城×大运河、丽泽×首都商务新区四片国际消费体验区。

打造29个城市消费中心,包括17个更新提升型和12个新增培育型,深度融合多样化城市功能,承载全市综合性、高能级商业活动。

构建84个地区活力消费圈,包括37个更新提升型和47个新增培育型,将地区活力消费圈建设成为服务承载多样生活场景的地区宜居综合体。

结合街道、社区建设若干个社区便民生活圈,全面提升基层商业的品质化与便利性,塑造邻里间特色交往空间,完善底层消费空间网络。

《专项规划》强调,要压实主体责任,下一阶段重点以“一区一单、一圈一策、一街一库、一店一案”的模式推进规划实施,引领全市商业消费空间高品质发展,引导释放消费活力,为更高水平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