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建设
建设数字化风控体系势在必行。20家银行均通过结合区域和产业经济优势深化风控体系建设,构建了数字化风险管理的能力。
◎ 智能风控显成效
>>> 向线上为主转变
随着银行业务逐渐从线下场景转变至线上场景,这也对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风险监控手段由“人工监测”向“线上监测为主,人工监测为辅”转变成为银行的必经之路。
多家银行提到,加强线上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打造全面风险统一视图,实现风险数据一眼清,将传统风险识别模式和作业方式升级为全流程可视化数字风控的新模式。
>>> 实现多层次模块统筹
在数字化概念还未深入人心时,银行对于风控系统的交易功能监测有限,除了无法做到实时监测、实时处理之外,各类场景的数据也往往散落在各自的业务系统中,无法做到有效归集。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银行显然已经意识到多维度建立风控模型的重要性。例如,针对科创贷、绿色金融、专精特新等业务场景,开展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的商机挖掘和风险识别,实现风控模型统筹、集约和可视化管理,通过持续迭代风控模型,完善智慧风控应用,切实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 创新技术做好分级处置
通过一系列的探路,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开始不断尝试新技术、新手段,实现风控前移、动态监测、分级处置。在个人业务方面,建设零售关联图谱平台,通过整合全行零售客户信息,建立手机号、设备指纹等多种要素共现的关联图谱,识别高危欺诈风险团伙,实现对各类零售网贷业务的事中实时欺诈阻断;在对公业务方面,引入工商信息等多维外部数据,有效辅助审贷决策,建立健全数字化员工违规监测指标体系。
应对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且银行不良暴露本身有一定滞后性。
◎ 不良暴露的滞后性
>>> 多行业不良率面临压力
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正常情况下,一笔贷款逾期60天或90天才会纳入不良资产,而在疫情期间,监管层又出台了多项延期还本付息的支持政策,也为风险暴露提供了更长的缓冲期。
从行业看,不良资产生成主要分布在房地产业、制造业及批发和零售业,而从客群看,不良资产生成多数为大型企业。
破解之道
面对潜在的风险隐患,多家银行表示,将通过强化贷后管理、确保资金用途等方式,维持资产质量稳定。
◎ 全生命周期的量化风险监测
>>> 强化贷后管理
为了预防不良资产,在客群选择方面,银行更愿意将拥有稳定行业、稳定收入的客户作为主要经营对象。而在贷后管理能力方面,主要通过深入研究内外部风险形势,提升行业研究和客户认知能力,做好客户结构与业务结构调整,加强投贷后管理,严控贷款资金流向,对客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量化风险监测和分类管理,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和资金用途合规。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