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专访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红:

数字金融驱动,助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的“北京标杆”

出处:北京商报 网编:王巍 2022-12-12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更早一点,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等多项内容。发展数字经济,也被写入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十四五”规划中。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在数字技术加持下走上了新台阶。近日,围绕北京数字金融发展成果与优势等话题,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红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的专访,全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发展路径上,北京正在大步向前迈进。

创优势 金融机构是数字金融中坚力量

作为一种具备传统金融功能的、新兴的金融业态,数字金融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进一步实现了传统金融功能的优化。数字金融在助力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也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和场景,产生了新的社会生产力。

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数字金融发展方兴未艾,也成为各个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受限于经济、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从实际成果来看,首都北京凭借着多项优势条件,在数字经济相关领域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李文红介绍,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北京在全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金融、数字经济三方面叠加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金融资源总量已居全国之首,金融业已经成为北京第一支柱产业,数字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超过四成。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北京市的数字经济保持增长势头,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3.9%,占到全市GDP比重的42.7%,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增长额也增长了8.6%和6%。

另一方面,针对金融从业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痛难点,自2022年10月开始,北京商报记者面向银行、保险、券商、消费金融等多个领域近百家金融机构进行了调研。在采访过程中,部分从业机构提到了数据管理难度大、缺乏复合型人才等问题。

立足于金融机构在展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北京实现了从“难点”到“能力”的转换。李文红指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多年来始终坚持不断夯实金融科技发展的技术基础,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在区块链、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方面,推出了一批自主研发成果;围绕算力、数据存储等需求,打造了一批新型基础设施;聚焦解决金融业发展中面临的信息传输、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信用评价、风险计量等共性问题,培育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成为首都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力量。

不仅如此,李文红还提到,北京也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资源和监管资源丰富,是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重要金融行业协会所在地。这些金融机构是推动数字金融规范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既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丰富资金和资源,又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丰富应用场景。

做示范 两个“监管沙箱”平稳运行

十余年的时间里,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踏入了转型“深水区”。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数字金融建设中。为了厘清金融业务与科技服务的边界、规范金融业务发展,监管手段也在持续升级。

第一站仍旧是北京。2019年12月,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支持下,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作。时隔近三年,北京累计公示4批23个创新应用项目,其中3个项目完成全流程测试成功“出箱”。期间,2021年2月,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获证监会支持,并已率先发布首批16个项目“入箱”测试。

对于两个“监管沙箱”的工作进展,李文红介绍,目前,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已进入常态化征集阶段,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也已进入第二批项目征集阶段。两个“监管沙箱”整体运行平稳、业务开展顺利。

李文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务场景来看,北京“监管沙箱”测试范围覆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多个业务领域以及支付、函证等多重业务场景,应用场景广泛,申报主体多元,覆盖了大部分传统金融领域。从技术维度来看,在合规和监管可控的前提下,聚焦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综合应用,围绕底层技术、通用技术、监管技术呈现不同应用场景。

在李文红看来,北京“监管沙箱”在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加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管控好相关风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促进了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充分沟通交流,同时注重把握好创新与监管、促发展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建立统筹协调、立体联动、科学有效的金融科技监管体制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李文红直言,北京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与国情适应的“监管沙箱”机制,是打造金融科技创新与安全双轮驱动、协同并进新模式,深化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新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匹配的有益创新探索。

谋创新 打造新的产业发展驱动力

2022年以来,北京明确提出创建与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数字金融体系,构建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也让数字金融的发展路径更为清晰。

顶层设计牵头,北京数字金融发展也逐步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我们发布了全国首个省级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专项规划,建设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的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了先行先试的改革,建设了金融领域的数字专区,积极培育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生态,”回望近年来北京金融业的发展,李文红介绍道。以科技+金融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正在成为北京新的金融和科技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谈及北京下一阶段数字金融发展规划,李文红表示,下一步,北京将持续发挥“金融+科技+数据”叠加优势,以深化数字产业化和金融数字化为主线,聚焦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发挥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协同效应,着力发展与首都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数字金融体系,打造市场要素完备、发展动能强劲、创新能力突出、治理体系完善的数字金融示范区,构建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大力培育数字金融产业主体,促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挥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等的创新引领作用,鼓励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协同创新,积极开展数字化技术研发合作和产品服务创新,支持数字金融研发中心、应用中心、创新中心等在京发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加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的作用,将数字的元素注入金融服务的全流程,将数字的思维贯穿业务运营的全链条,持续改进完善金融服务方式。

二是加强数字金融技术研发创新,积极整合产学研用的各方力量,支持相关理论和创新成果实际场景应用,开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底层技术攻关,推动支付、登记、清算结算等金融领域通用技术应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三是拓展数字金融场景应用体验,搭建完善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和应用场景,深化应用场景发布机制,在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一批有价值、落地的数字金融应用场景。

四是构筑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持续巩固深化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优势,加强试点成果推广应用,全面推进多层次数字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对数字金融活动的穿透定性,按照“同类业务同等监管”原则,明确业务实质和所适用的监管框架,确保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积极防范数字金融风险。

五是为数字金融规范发展构建公平一致、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市场秩序。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