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问题核酸检测机构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关注。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指出,今年以来,多地卫生行政部门在检测机构的监管当中发现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问题,都进行了严肃的处罚,有的违法机构和个人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今年以来全国至少已有7地10家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侦查、通报或处罚。其中不乏一些问题检测机构,还在努力冲刺IPO。
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一类企业的需求被动创生于疫情暴发,大量核酸检测服务来自政府采购,居民在防疫要求之下履行核检,这种“好生意”不具备名正言顺的理由。
核酸企业IPO成了大众的情绪出口, 伴随着“利益输送”的合理想象,串联起一系列质疑。虽然一家公司体系的急剧扩张与违法违规,并不是正相关。但疫情三年,高频次、大范围、层层加码式的核酸检测,已经耗尽了不少人的耐心,他们积蓄已久的怨气找到了附着点,在层出不穷的问题样本、一个又一个暴利创收的神话面前,这条因果闭环瞬间引爆。
大规模核酸检测之下,不免有“张姗姗们”赖以为生,让这个疫情后急剧膨胀的行业,丑态百出、乱象丛生,而人们担心的利益链条环环相扣,切不断疫情,反而让后者的伤害变本加厉。
目前,全国疫情仍在高位发展,核酸检测容不得任何“闪失”。对于核酸检测机构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督查处,保证核酸检测结果的精准有效,是围堵疫情研判形势的重要参照,也是公众持续支持配合防疫工作的基础。
管好“上游”核酸企业的同时,多地逐步推行核酸“精准免检”的做法,也被视为优化防疫“二十条”的有效落地。在北京、广州、重庆等城市,核酸免检圈定长期无外出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婴幼儿、居家办公者等人群,核酸检测覆盖面进一步缩小,一定程度实现“非必要”不核酸。
这些精准免检举措的推出,很快得到老百姓的点赞。对于这类外出需求较低的群体,高频次核酸会给其带来不便,甚至还会增加与社会面接触的风险,没必要的核酸只会浪费核酸检测资源。
核酸检测并非多多益善,精准防疫亦要精准免检,如今成为社会面防疫的共识。科学圈定“核酸免检”群体,是对他们的精准保护,更有利于集中精力用于真正风险人群的筛查。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病毒不断变异,传播力显著增强。核酸检测一边与病毒赛跑,另一边也增加了接触病毒的机会,大规模核酸检测力度与精度都有待重估。
对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常规的核酸检测对应重点流动人群,除此之外,降低人与人接触频次,把非必要人群,尤其是老弱病残等脆弱群体的核酸检测适时降低,更能体现精准之义。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