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启动在即 个人养老金弄潮万亿赛道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孟凡霞 胡永新 网编:王巍 2022-11-24

养老金融迎来全新发展机遇,万亿赛道徐徐展开,但其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待解难题,如何扩大个人养老金的发展空间,满足多元化的诉求设计产品便是其一。11月23日,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全球视野下的国民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展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透露,首批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金融机构已经确定,个人养老金产品陆续推进,目前个人养老金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启动实施。同时他还表示,个人养老金的实施,涉及政府多个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加强工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北京商报

蓄势待发 仍存难点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及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明确,我国养老金融改革已迎来新的方向。

随着政策的陆续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也即将进入到实施阶段。

李忠指出,个人养老金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实施中还会有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和问题,要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如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设计更加稳健的金融产品,研究二三支柱衔接的条件和路径。

在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保险”)董事长叶海生看来,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地,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开启了破冰之旅,但能否行稳致远,顺利到达彼岸,还需要政府、监管、市场参与者以及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同努力。

寻找打开市场“密钥”

综合种种待跨越的难题,如何才能进一步推动个人养老金的发展,更好地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鼓励个人提前积累、提前规划也尤为重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参与养老金管理的机构,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携手共进,创新产品供给,为不同人群提供更多看得明白、操作便捷、收益稳健的养老金融产品,要广泛开展投资者教育,扩大宣传面,普及养老金融的基本知识,培养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用实践来积累财富。”叶海生指出。

此外,个人养老金产品从积累到领取可能要跨越二十年、三十年的周期,在这一周期内,企业能不能足额兑付,不仅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也是每个养老金产品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必须完成的任务。国民养老保险总经理黄涛表示,发展个人养老金还是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审慎投资,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是因为外部市场是很不确定的;二是投资收益率和风险永远是相伴相随的,投资想提高收益率,风险就大了,这个时候坚持投资定力很重要,特别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风险要有充分的研判。

“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的投资机制是关键。”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表示,比如30岁、40岁的客户存入资金后到退休期间,金融机构至少有二三十年的投资期限,这意味着有好的投资可以回报给客户很重要。

除了开发收益率高、收益稳健的养老金融产品外,对参与个人养老金广大的民众而言,给予个人养老金方面专业的投资咨询和服务也非常重要。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认为,民众需要专业的咨询,供给方就需要专业的队伍,培养一批在这方面专业的人士。

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人人皆养老,养老问题关系到每个人。

养老金融服务的改革与发展,便是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必经之路。对于个人养老金未来的发展前景,与会专家与嘉宾认为市场广阔。郑秉文表示,总体的看法是前景可期,道路曲折。重视的程度层级越高,越有利于这个事业的发展,越有利于共同富裕,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也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现在刚刚起步,万事开头难,道路肯定是曲折的,但它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特别对于中国来说,未来这方面的市场潜力巨大,需要靠各方面共同的努力。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养老金、企业及职业年金之外的养老保障形式。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个人养老金由个人缴费进行储蓄、投资,并享受税收优惠,因此个人养老金被认为是一个空间较大的蓝海市场。”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表示。

在于百程看来,个人养老金的核心是个人养老资金进行长期投资。目前,保险、基金、银行和理财公司等领域均已经出台相关办法和机构产品试点,包括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养老目标基金、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对于各类养老金融产品来说,由于产品类型的不同,在收益率、波动性、灵活性等方面会有不同,各类定位有所差异,从而满足了不同养老资金的需要,同时各类产品又会有所竞争。但总体来说,对各金融机构均是整体性的长期机会。另外,个人养老账户是唯一的,资金账户只能在一家银行,对银行来说除了理财之外,还有账户、投资咨询等其他衍生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胡永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