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风景幽静可观。窗外是一处临街的花园。园子不大,树木的品类不少,有香椿、银杏、梧桐、国槐,还有些是叫不上名字的。它们林林总总的攒合着,高矮相间,粗细相生。经过秋风的摧折,树上的黄叶殆已落尽,都露出各自的风骨来。近窗的古树有些年岁了,显得尤有神采。那些穿插迭措的老干新枝,内含骨力,如篆如籀,是窗中景,亦是画中景。干,是古朴的、浑厚的,有如陈老莲笔下的“罗汉图”;枝,是遒劲的、跳跃的,恰似李成画上的“蟹爪枝”。
立冬之后,又到了赏冬、画冬的时节。冬季入画的景物太多了,风、雪、草、木、山、川,皆是可写可绘的。风物不同,情感各异,读书、访贤、会友、山居、行旅、醉酒……这是画家眼中冬日的景象,也是冬日的生活,更是借画言志的精神寄托。
雪景是山水画中所常见的。画史上,王维、李成、范宽、黄公望等都是画雪景的高手,至今留存有不少杰作,像《雪景寒林图》、《雪溪图》、《雪景山水图》等。这些画作的产生,与画家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或隐于山林,或居于田园,观朝暮变化,写四时风景。冬季,是寒、静、沉、积、藏的。面对冬日茫茫的冷寂之美,雪自然是永远的入画主题。从雪前,到雪中,再到雪后,在雪的笼罩下,村庄、寒林、溪水、木舟相合相存。画面内外,天地之间,一片昏黄,一片氤氲,一片孤寂。悠远而渺茫,安闲而沉静。雪景画中,印象最深的是《雪景寒林图》,为范宽所作。他是生活于五代时期的隐居名士,其作品“师造化”“师自然”。画中的群峰深谷,寒林萧寺,满是冬日雪后深藏的壮美景象。
此画之美,在于有清净之格调,清心之画境。而第一流的画家所以高出平庸的画家,分别正在于一个清新的境界之别。
除了自然景象之外,雪景山水还有一些是表现人文题材的。曾见明代画家刘俊所作的《雪夜访普图》,这是一幅兼工带写的人物山水画。讲述的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夜访重臣赵普的故事。画面是典型的明代宫廷画风,描绘的是雪夜一君一臣对话的场景。画面最醒目的是穿着白色便袍的赵匡胤,他戴着头巾,盘踞而坐,神情专注地倾听着。向他拱手的是赵普,微微仰着头。门边还有一位端着小盘,只露出半个身体的妇人。庭院中,屋顶、地面、山石、竹叶、树枝上都已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画面的布置极为精巧,技法以工笔写出,意境不疾不徐,温文尔雅,极具温情,极具氛围,极具厚度。
此画把天、地、人置于画面之上,集自然、生活、史实于一体。作品既有艺术性,又有叙事性;既有大场景的布局,也有细精微的刻画,可谓传神、传情、传意,体现出画家的一片匠心,一片雪夜深藏的思古幽情。
古谚语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深藏的时节。其所深藏的是古画人对景作画的思索,是古士人寒灯苦读的心血。冬窗睹寒雪,围炉可夜话。作画能言志,读书自明理。对于修身、齐家、治国三者兼修的古画人、古士人,今日的深藏是为了明日更好的绽放。或许,只有经历凌霜傲雪的磨砺,才能体味“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清香。
壬寅初冬,静观画事,如在目前。又思古人行迹,于今人今画亦应有可学可鉴之处。
隋永刚(作者为《北京商报·典藏艺术频道》主编)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