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上市公司频道

服贸观止|制度护航、数据推动……如何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大咖”这样看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丁宁 网编:孟凡霞 2022-09-03

 当前,信用体系建设在国际贸易投资合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9月3日上午,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陈建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副总经理张辉、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副司长张春等嘉宾出席大会并发言,为后疫情时代国际经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言献策。在会上,“数据”成为高频词,多位嘉宾都谈到数据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诸如中国信保研发了多款数字化信用风险产品,标普全球正在应用区块链技术对数据隐私和数据保密性进行提升等。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顶层设计不断加强

如何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是本次大会的重要议题。

张春在会上指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是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的保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具体来看,张春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受到超预期的因素冲击,当前经济虽然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处于紧要关口。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有利于保障供给侧有效畅通,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对稳定贸易投资增长,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张春看来,加强国际经贸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诚信经营意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

正如张春所言,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两年来,在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强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

据了解,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顶层设计上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意见》围绕以健全的信用机制畅通国内大循环、以良好的信用环境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坚实的信用基础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六方面,提出了具体23项内容,也是本次会议主题的重要来源。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用体系建设无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还是对国际商务的发展都非常重要。《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各类主体积极探索创新,运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决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数据”成高频词

在探讨如何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时,“数据”成为众多嘉宾提到的“高频词”。

《意见》指出,支持金融机构和征信、评级等机构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跟踪监测预警,健全市场化的风险分担、缓释、补偿机制。

中国信保资信评估中心总经理助理冯家宏在会上谈到,中国信保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坚持数据先行,应用牵引,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以资信大数据为基础,研发了多款信用风险产品。

诸如,中国信保在与客户进行EDR的数据对接时,会把客户需要的国别、行业,涉及交易买方的数据,通过EDR数据接口的方式推送到企业客户内部的信息系统中,满足其风险管理深层次的需要,包括数字化转型的各类需求。

此外,冯家宏指出,中国信保研发了多款方便快捷的数字化产品,这些产品免费向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包括资信导航仪、资信红绿灯和资信报警器等,进一步帮助客户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冯家宏表示,未来中国信保将进一步加强资信数据库的建设,提高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提高资信的服务水平,强化信息安全和信息的共享,强化风险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建设。

标普全球中国区主席黄直谈到,信用机制市场参与需要关注安全问题,对于信用信息的数据安全,标普全球正在应用区块链技术对数据隐私和数据保密性进行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对于信用服务机构在市场上诚信和商誉至关重要,区块链解决方案能够确保数据得到适当保护,同时也为市场和客户提供了信心。

在乡村振兴建设委副秘书长袁帅看来,信用的基础是信息或者数据,数字化浪潮下区块链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将对数字时代的信用体系带来巨大改变,基于数字化信用机制将与各种应用场景紧密结合,并渗透到各种业务规则标准流程,形成管理闭环。

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李威则提到了数据对银行信用评价体系的作用。李威表示,信用信息共享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所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有效发挥政府整合资源的凝聚优势,全面整合经济、社会数据资源,构建全景化数据网络,使得数据价值得到充分释放,有助于银行信用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推动银行经营与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路上,“数据”将继续大展身手,为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信用风险等方面贡献力量。

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 丁宁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