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工匠精神,很多人都会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德国制造”代表着结实、耐用和精美,是高质量的保证;“日本制造”代表着严谨、精细和极致,是高标准的保证,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共识。但日德制造业的成功,不仅与其严谨、理性的民族性格息息相关,更与其国内孕育工匠精神的大环境密不可分。
技术工人成就热门行业
在德国,制造业工人和工程师都是十分受人尊敬的职业。职业介绍和就业代理机构Stepstone的一份2016年德国工资报告表明,德国工程师是所有工种中收入最高的职业之一,仅排在医生和律师之后,位列第三。据报道,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0000欧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则是35000欧元左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甚至高过大学教授。
由于德国技工的工资高,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德国的职业教育由政府全额拨款,一个学生一年可获政府4100欧元的教育经费。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订购”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企业要按规定向“订购”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800欧元的学习津贴。
技工在日本社会中同样是十分受人尊重的行业。在日本,蓝领工人的收入甚至超过白领,一个高级技术工人的月薪,足以支撑起全家的开销,妻子可以安心做全职主妇,并生养多个孩子。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保持在98%以上,远远超过普通大学生。那些技术、手艺出众的技工则被日本人尊称为“匠人”,不但收入颇丰,且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拥有传统手工艺技术的非物质文化传人更是受到社会各界尊重。在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将工艺技术作为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文部科学大臣指定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传承人”俗称“人间国宝”,会获得内阁大臣和地方政府表彰,甚至被授勋,受人尊崇。
此外,日本的很多城市也会举办针对普通蓝领工人的评选活动,以增加蓝领工人的成就感,如神奈川县川崎市举办的“川崎之星”评选等。
而日德两国对技术工人社会地位的认可,也与其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大环境息息相关。
职业教育强调学以致用
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向来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的人才。所谓“双元制”,即职业教育有两个实施主体,它是一种将学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借以培养出高质量制造业人才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德国,学生们在小学毕业后就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抉择。部分学生选择进入文理中学进而考取大学,更多的学生则去到职业教育方向的中学,这部分学生中学毕业之后或者经过职业培训后可以直接就业,或者进入高等院校——应用科学大学深造。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是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新型高等学校,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相对普通大学的教学来说,应用科学大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专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职业教育的传统,以实践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学生毕业后还可以取得应用科学大学硕士学位。
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之下,学生不局限于在校内学习职业理论知识,而是有充足的机会去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因为按照德国政府的相关规定,德国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学生在企业的培训阶段着眼于实际问题,企业工人传授给学生的也都是当下应用在生产第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技术。由于培训的学生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企业自己生产线上的员工,德国企业在职业培训方面通常十分配合。
无独有偶,制造业享誉全球的日本,长期以来同样注重职业人才的培养。依据1961年颁布的《高等专门学校法》,日本为适应工业振兴的需要创立了高等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又称日本技术专科学校,以培养有实践经验的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主要包含机械、土木、建筑等实用的工业学科。
“日本制造”之所以能够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可以说得益于日本从业人员根深蒂固的“匠人精神”。日本高等专门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他们认为将人品置于首位是工匠精神作为永续传承的核心基因。例如,《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这篇文章就提到,鸟羽商船高专以“进取、礼让、质朴、刚健”为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丰富的教养、健全的身心和职业道德修养作为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出具备技术伦理观、进取精神和不屈不挠精神的技术人员。
与“双元制”相似的是,日本部分高等专门学校将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阶段”两部分。基础阶段学习一般目的是塑造学生正确的职业伦理观和职业态度。而在应用阶段进行专业学习和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职业能力。学生在两个阶段的学习体验中,逐步全面对职业的认识,铸就匠人品格。
工匠精神造就中小企业“隐形冠军”
德国“工匠精神”在中小企业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精益求精是德国“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而德国中小企业将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许多并不知名的中小企业,经过长期耕耘成为国际市场的“隐形冠军”,他们从一个看似不太起眼的细分市场开始“深耕”,不断积累技术优势,最终成为行业领跑者。从国家层面而言,德国向来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将其视作德国经济的支柱。这也与其企业特点有很大关系:一是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二是中小企业普遍都拥有较长期的发展战略,而且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随意更改其战略;三是这些企业通常都着眼于高端“缝隙市场”,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
日本的中小企业同样是日本制造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日本超过90%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甚至是不满十人的小规模企业。但是,其中却有很多企业拥有支撑起日本制造业的技术实力。不少中小企业曾参与日本航天工程的一些零部件的建设,而不少零部件甚至只能委托具备高超专项技艺的中小企业生产。位于日本三口县下关市的HIBIKI精机就是这样一家街道小厂,尽管工厂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拥有着全日本乃至全球领先的超精密加工技术,用仅仅77名工人承担起了日本人工卫星零部件制作的重任。
结语:
由此可见,不论是德国“双元制”的实行还是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设立,其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都为两国长期以来的技术工人培养奠定了扎实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匠精神”的培育,为我们国家相关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我国也逐渐意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从2012年开始,由教育部发起并牵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13届,成为我国职业学校学生技术交流和展示成果的重要平台。为鼓励学生积极参赛、促进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许多省市都出台了“符合条件的技能大赛获奖者可免试专升本”的相关政策,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深造的机会。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则为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只靠教育制度建设,它还需要一个同等价值观的文化环境。目前,我国某些领域仍然保持着以学术为尊的刻板印象,要想发展职业教育和培养制造业人才,需要全社会的观念更新,只有整个社会建立起敬畏技术、尊重工匠的文化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发展新突破。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