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西街观察

消除招聘市场的新冠歧视不只是企业的事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王巍 2022-07-05

进过方舱的不要、核酸检测曾阳性的不要、曾被确诊的不要……据媒体报道,当前,招工市场存在一些歧视新冠治愈者的现象,而且并非孤例。更有甚者,员工确诊新冠治愈出院后,发现已被公司“撕毁”了劳动合同。

职场上不加掩饰的新冠歧视,在更早之前也被广泛关注。5月底,微博博主“我是小妖怪的人”发布视频称,被自己任职的学校询问是否有新冠感染史,在给出肯定回答后,被要求立即离校。

当城市终于从疫情中脱险,人们生活恢复如常,复工复产成为主基调,新冠肺炎康复者却被排除在外,这未免令人心寒。

新冠是流行性传染疾病,新冠病人先是成为疾病的受害者,若痊愈后又成为市场招工政策的“受害者”,将是病毒之后的“二次伤害”。

仅因不幸感染,就丧失了工作的权利,这种伤害不仅是对新冠患者本人的,还是对全社会对抗病毒的一种打击,这样的歧视很大程度上制造并扩大了人们对新冠的恐慌。

若站在企业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些用工单位之所以出台歧视性招工政策,是非对错的认知问题可能并不是关键,关键原因是这些厂家商家在以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保护”自己。

与其在招工后面临可能的“复阳”案例拖累复工复产,不如从招工一开始就拒绝这些人进厂,这样的考量确有新冠歧视,但也不难理解。

企业有自己的算盘,“一刀切”会面临招工歧视的谴责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但复工复产若因此受到影响,由此而来的压力可能更难承受。

因此,救治新冠病人,保护新冠治愈者不被歧视,能在职场上公平竞争,不是企业自己的事儿。要让被拒之门外的人享有非歧视性招聘环境,需要从企业到相关政府部门,再到全社会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政策上的合力。

从公共卫生常识来说,新冠治愈患者复阳的概率是极低的,复阳的传染性也极低。在此基本认知普及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对所有治愈出院患者进行采样监测,对出院患者建立完备的健康档案,加强追踪随访,为企业分担用人焦虑。

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策略,要落地到复工复产的政策约束,细化到待员工复阳状况企业的应急处置,将用人单位的风险成本降至最低,以扫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而对于拒不执行的企业,则要履行监管责任,对违法违规的就业歧视严查到底。面对病毒,企业加强防护是应该的。但是,不能让企业的自我防护演变为一场就业攻击。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