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老周侃股

宁德时代别把募资买理财当“主业”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周科竞 网编:段跃 2022-06-28

宁德时代拟用半数定增募资购买理财产品引发市场热议。对于短期内用不到的募资做理财可以放大资金使用效率,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这些资金的理财时间不应过长,别变成募集的资金成了常年理财的资金,那这样的融资与当初的初衷背道而驰。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主观上讲是不利于股东价值的,但客观上讲又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所以投资者要审慎看待。如果规模不大可以不加理会,但如果金额过多,投资者要仔细分析一下购买理财产品的必要性和风险性,然后做出自己对于股价的判断。

上市公司适当购买一些理财产品并不奇怪,而且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下购买230亿元的理财产品,那么投资者就要好好想想,上市公司是否需要购买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能否赚回融资成本。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一般可以分成几个情况。

第一种情况,上市公司的账面资金相对充裕,但是未来会有新项目需要资金投入,又或者虽然暂时没有新的项目投资,但公司正在研究新的投资方向,此时把现金归还银行贷款或者分配给股东都不是很好的选择,所以会暂时买入理财产品,以减少财务费用的支出,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还是应该支持上市公司的理财行为。

第二种情况,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营并不好,公司不愿意继续投入更多资金,但公司的资金也不想用于现金分红,于是找点理财产品买买,希望能够多少赚点钱,这样的公司就需要投资者警惕,毕竟上市公司的主业不振,靠购买理财产品大概率不能满足投资者的回报要求,这样的公司最终股价也很难出现上涨。

第三种情况则是最可怕的,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但是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最终辗转进入了大股东的腰包,这类理财产品就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投资者也要小心这类公司的理财产品有无法收回的风险,最好敬而远之。

从宁德时代的表述看,公司属于第一种情况,业绩好又不缺钱,是难得的好公司。但是问题来了,如果公司真的是一年以后才会用钱,按照公司的盈利能力,一年之后完全可以用利润来支付这230亿元的资金缺口,那么此时使用再融资来获得这230亿元理财本金,事实上造成了对股东价值的摊薄,似乎并不划算,所以本栏说,宁德时代的再融资买理财产品不排除是为了再融资而再融资,理财实在是钱没处花,股东价值被稀释是不可避免的。

总的来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肯定无法达到投资者持有股票的利润目标,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又是必须要多少买一点的。所以投资者只需要关注那些金额较大、占比较高的理财产品,仔细分析这些上市公司是不是资金利用效率太低,是否存在未来业绩增长难以让投资者满意的可能。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