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外企业文化

大国工匠 | 中国“女焊花”

出处:中外企业文化 作者:霜余 网编:中外企业文化 2022-06-16

引言: 

“在我从事焊工工作的20年里,唯有手握焊枪时,我的心才是最安静的……”——刘宏

人物小传 刘宏

1

刘宏

女,1970年出生,首钢技术研究院用户技术研究所焊工,电焊高级技师。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从事焊接技能操作及焊接工艺技术30多年,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名列前茅。总结出“铸钢辙叉补焊堆焊最佳操作法”等4个最佳操作法,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百万余元。2015年“刘宏工作室”晋升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首钢焊接技术创新和服务用户的窗口,26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其中,高水头大型水电用钢已应用于国内外31座大型水电站,给用户提供首钢钢板+配套焊接材料+焊接一体化解决方案,完全取代国外进口,仅一个水电站焊材一项就节约3个亿。与团队全程参与首钢滑雪大跳台焊接工艺、焊接质量研发和督导,实现冬奥单板大跳台低温性能,又保证焊缝金属韧性双赢科技创新,同时刘宏还致力于技能传承工作,培养多名焊接高技能人才。2013年经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北京市“刘宏电焊工首席技师工作室”,2015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刘宏工作室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工匠绝活

灯泡上用气焊割铁丝——一条漂亮的焊缝,焊溶深度不足1毫米,合格率100%;在点亮的灯泡上捆上0.5毫米细铁丝,用气焊割断铁丝灯泡不灭;高强结构钢手工焊条电弧焊,确保无裂纹。

开发出零下40°C焊材——2008年在首届中德国际焊接对抗赛中,刘宏以预赛第一名成绩进入决赛,令德国专家惊讶万分。德国焊接技术世界顶尖,但女性从事这个职业极为罕见。在师傅帮助下,刘宏接连向氩弧焊、气保焊焊接等技术发起挑战,她不断优化工艺,降低成本,在极寒环境下反复试验,开发出满足零下40°C低温的焊材,几年间,她成为首钢当年唯一一名女电焊高级技师。2011年首钢搬迁、转型发展,刘宏受命于“危难”,承担起科技开发工作,带领由6名博士、9名硕士组成的焊接团队攻克了高强结构钢、工程机械用钢等一批与之配套的焊接技术难题。

实施焊接“金色护栏”——被国人津津乐道的北京长安街抗褪色性、耐腐蚀性、抗紫外线、保证10年不褪色的“金色护栏”全部为“首钢制造”。而护栏制作过程中,焊接培训和考核就由首钢技术研究院刘宏、首钢工学院王文华等国内焊接大师负责。截至2016年底,刘宏工作室12项科研成果通过首钢总公司验收评估,获首钢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其中大型水电站用高强度易焊接厚板与配套焊材焊接技术开发应用通过中国金属学会成果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水头大型电站用钢制造及配套焊接集成技术获国家冶金进步一等奖。

2

刘宏进行船板认证焊接准备工作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解决800MPa级水电钢应用中国产焊材冲击功难达标的技术难题,刘宏凭借丰富的现场焊接经验对神钢、奥林康、伊萨、大西洋等国内外一线焊材厂生产的800MPa级电焊条进行工艺性评价,提出改进方向,最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开发出适应野外恶劣环境下施工的800MPa级水电钢配套焊材,并让首钢中标老挝色边-色那姆水电站项目。她熟练掌握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多种焊接工艺、多种焊接材质的操作,多次在国内外重大工程焊接施工中解决疑难问题,总结出焊接操作法,年节约成本近500万元。

名师出高徒——近几年刘宏共培养了13名徒弟,7人成为高级技师,4人成为技师,2名成为高级工。不少徒弟们包揽了职业技能大赛焊接工种冠亚军,成为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在两届中德焊接对抗赛上,4名徒弟分别取得单项第二名的好成绩。2012年刘宏作为技术工人参加党的十八大,她把学历、职业技能教育要互敞大门的建议带到会上,引起领导高度重视。半年后,首钢总公司——清华大学焊接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在清华大学开班,刘宏走进了清华园听讲,“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继续精进自己的技术”。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高技能人才在生产和服务一线、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首钢在转型发展中,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素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项战略工作。时年45岁的刘宏已在焊工岗位工作了26年,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首钢技能操作专家、首钢技能工人一面旗帜。

 

当选人大代表

“不是焊接科班出身,理论知识缺乏从而给实操工作带来困扰”一直是刘宏一大心病。她发现不只是自己存在这样的困扰,身边工友也常向她反映类似问题。在十八大北京代表团讨论会场,刘宏向代表们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和想法,由此引发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代表们对“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及如何将非职业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打通”等问题的热烈讨论。会上刘宏呼吁,社会要大力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氛围。“什么是创造,创造首先离不开真正在一线进行实操的人,离不开能动手的人,但现在很少有家长希望孩子去学习一份技能,也很少愿意到工厂车间去当工人,这导致很多工厂车间出现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现象。希望这种现象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的重视。”

2011年党组织安排刘宏到首钢技术研究院工作,和4名博士、9名硕士一起从事新钢种的可焊性试验和新焊材的开发及用户技术服务工作。“一名焊工能够到集团最好的科研机构参加产品研发,是首钢的大胆实践,更是党组织对我莫大的信任和鼓励。”几年来她和同事们一起攻克了800兆帕级水电压力钢管用钢焊接接头低温韧性的世界难题,推出首钢钢板+配套焊材+焊接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大幅度降低了建设成本,极大提升了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国际竞争力,此创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年以刘宏的名字命名的首席技师工作室成立;2015年刘宏工作室被人社部批准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20年又被评为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几年来,刘宏团队共发表论文85篇,获专利授权25项,通过国家、行业、省市鉴定并获奖的科研成果达23项。她也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模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连续当选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技炫冬奥

在2月8日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以188.25分的成绩夺得金牌。赛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谷爱凌说,她非常喜欢脚下的这个场地,而且不只是她,所有运动员都告诉她,首钢大跳台是自己滑过最好的场地。谷爱凌夺冠的场地正是位于北京市石景山首钢园区的首钢滑雪大跳台,这是北京市区唯一的雪上室外场馆。本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都在这里举行,共诞生4块金牌。首钢大跳台设计灵感来自于敦煌壁画“飞天”飘带,因此得名“雪飞天”;大跳台由赛道、裁判塔和看台区域3部分组成,主体结构为钢构架;赛道长164米,最宽处为34米,最高处为60米,分为助滑区、起跳台、着陆坡和终点区域4个部分。

3

 

“首钢滑雪大跳台不是一个标准化场馆,我们一开始连建设的图纸、参数数据都没有,经过反复修改、讨论才确定下来。”首钢大跳台主体结构为钢结构,包括多种接头形式和各种位置焊接,属于高难度钢结构施工项目。大跳台的建设不仅全部采用首钢自产的高端钢材,而且裁判塔结构上首次应用了首钢自主研发的耐火耐候钢及成套技术,所用钢板及配套焊材、螺栓具有较强的耐火、耐候及抗腐蚀性能,项目用钢达4000多吨。大跳台设计参照了此前其他赛道的标准,同时满足国际雪联专家要求,最终集成一套可重复利用系统,就是说,大跳台不是一个临时场馆,而是可永久性保留和使用,

冬奥会结束后可承办国内外大跳台项目体育比赛。为实现重复使用,在工程设计上首钢大跳台在赛道中部加大了尺寸并提升承载力,采用“一台两用”方案,用约1100个模块“搭积木”改变赛道曲面,可在48小时之内实现赛道转换。“赛道存在一定坡度和弧度,最重要的是低温冲击韧性,也就是在极冷条件下要保持韧性,不变形不开裂。一方面对钢板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整个赛道是由多块钢板焊接而成,这对焊接工艺提出更高要求。”“水晶鞋”大跳台“鞋跟”位置看起来是在地面上,实际上钢架构深入到地下20多米一点点焊接而成,当时正值夏季,施工空间狭小,焊工又是高温作业,对焊接工作提出高要求,每条焊缝都得保证探伤一级无缺陷。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首钢滑雪大跳台工程,首钢成立了由王文华、刘宏和其徒弟刘鑫等老中青三代焊工组成的专家组,对参与项目电焊工进行严格理论和实操考试,择优上岗。施工开始后,刘宏坚持在大跳台钢构焊接现场进行指导,仔细查看每个构件,一边检查焊接质量一边拍照记录。而大跳台裁判塔原设计采用Q345B钢材,为满足防火要求,刘宏团队决定改用耐火耐候钢,但缺乏配套焊接材料。当时国内外尚无Q460级耐火耐候钢配套焊材可以参考,团队采用高Ni的焊材成分设计思路,最终成功开发了埋弧焊丝、气保焊丝、电焊条并联合焊材厂商进行生产,应用于大跳台裁判塔施工。首钢滑雪大跳台建成后,成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

 

“刘宏现象”

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首位”的大兴机场,代表着中国基建的新高度;车路协同、城市计算的雄安新区,展现着中国的科技之优、文化之美;仅花费10天建成、“与疫情赛跑”的雷神山医院,诠释着中国制造的速度与质量……一项项令人炫目的大国基建都有着首钢“刘宏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印迹”。

4

4

大国基建背后是人才培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工资待遇、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强化职业技能提升、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技能人才队伍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制度红利释放的效果是技能人才辈出,大师工作室在企业技术革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钢集团的“刘宏技能大师工作室”可谓其中翘楚。为什么首钢能培育出技能人才进入研究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参与首钢技术研究、产品与应用服务一体化这样的大师工作室?为什么技能大师刘宏能带领博士、硕士搞科研,企业、个人相互成就?“刘宏现象”或能诠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下提供培养技能人才、技能人才反哺企业的新模式。长久以来,技术研发团队重理论轻操作,普通技工则恰恰相反。刘宏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了互补二者短板,“技师+博士”模式成效显著。将博士们的理论知识和刘宏的实操技能有效结合直接应用于焊接试验,可让焊接试验少走弯路,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

目前首钢已树立起800MPa水电钢“产品+服务”的品牌,提出首钢钢板+配套焊材+焊接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完全替代进口,解决了该型号钢铁产品“卡脖子”的问题。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国内外高水头、大型水电站。刘宏算了一笔账:过去从瑞典进口一吨焊材需要40多万元,而首钢开发的焊材一吨才10多万元,对一项需要1000吨焊材的工程而言,仅此一项就节约成本3个多亿元。首钢集团开创了三个先河:开创技能人才进入研究院的先河;开创技能大师工作室参与首钢技术研究的先河;开创产品与应用服务一体化的先河。“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在集团内部搭建了人才“立交桥”:操作技能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延伸,形成了初级工-厂级技能操作专家-集团技能操作专家的纵向晋升体系,并与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两个通道横向互通。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