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当前保险欺诈手段多样,令保险业防不胜防。6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渠道独家获悉,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保信”)近日发布《关于通报反欺诈情报中心工作情况的函》(以下简称《通报》)显示,2021年,行业级反欺诈情报中心(以下简称“情报中心”)协助各地区公安机关破获多起重大团队欺诈案件,市场生态处置模式下,累计为行业挽损1000余万元。
《通报》显示,在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探索方面,情报中心探索构建了“以数据和技术为支撑、情报中心组织引导、行业专家分析串案、保险公司授权、公安机关打击或第三方机构追缴”的行业反欺诈案件处置模式。
从意健险等险种反欺诈方面来看,《通报》显示,情报中心协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保险行业协会核查农险、意健险、航延险、雇主责任险、融资保证保险欺诈线索9449条,向各地行业协会反馈核查数据23万条。
从车险反欺诈方面来看,情报中心采取“集中筛查、上下联查”等方式,筛查并下发车险欺诈线索142.9万条,涉案金额约198亿元,据计算,情报中心日均筛查欺诈线索量达到了3915条。
从成果来看,《通报》显示,2021年,情报中心协助各地区公安机关破获上述家族式欺诈团伙人身意外险欺诈案等多起重大团队欺诈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178人,处置案值2.3亿元。累计为行业挽损1000余万元。2022年一季度,情报中心完成移交处置案件91套,同比增长130%,线索案值3.59亿元,同比增长268.34%,为行业挽损4527万元。
“情报中心不但提高了保险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更有助于提高效率和风险识别能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保险研究所研究员张俊岩表示,情报中心还可以实现保险行业内反欺诈信息共享交互,可面向保险公司、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用户,提供保险欺诈线索识别、欺诈风险预警、欺诈信息共享等功能,有效识别并打击团伙欺诈和职业欺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谢远涛也表示,通过情报中心、行业的信息平台来织密反欺诈天网,有利于利用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等技术以及风险信息库和历史档案等数据,构建规则、模型、欺诈网络分析等针对个案或团伙欺诈的智能识别系统。
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反欺诈体系,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以车险为例,车险领域欺诈风险集中,据统计,车险常见欺诈类型有摆放现场、二次碰撞、重复索赔等30多种,保险公司防不胜防,给保险业造成巨大损失。”谢远涛表示,保险欺诈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比如影响保险的费用率,使得风险低的客户为风险高的客户买单,高综合成本率是由高佣金率和高管理成本造成的。
对于行业以及险企而言,如何与情报中心更好地“搭档”,升级反诈“防火墙”?张俊岩认为,保险业在核保和理赔服务中关联到很多其他行业,如医疗服务机构、养老机构、机动车的生产、销售、维修机构等,除保险业务数据外,还要积极引入行业外的相关权威数据和前沿技术,健全和强化保险欺诈分析模型,不断优化和拓展系统功能。谢远涛认为,需要在自建基础上融合外部前沿技术及应用,搭建完善的智能风控体系。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