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地使用锂离子电池,而锂电池能量密度较高,在过充、过放、磕碰情况下容易起火。同时,由于居民住宅区充电设施仍不完善,市民将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带进楼里充电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何更有效地治理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在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北京商报“两会三人行”栏目邀请到三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在他们看来,电动自行车要“治病”,既需要从内部做好电池年检和退役工作,也要从外部加强社区管理和道路治理。
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车辆学院长聘教授裴普成:实施电动自行车年检和退役制
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车辆学院长聘教授裴普成
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楼内充电引发火灾,或行驶过程中忽然燃爆的现象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北京市登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已达558万辆,而大多数电动自行车都使用轻量化的锂电池进行充电,如何对电池安全进行管理控制?
在来自民建界别的政协委员、清华大学车辆学院长聘教授裴普成看来,相比于电动汽车,电控技术落后、电池生产企业众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是电动自行车事故多发的原因。他建议,建立电池检测机构,实施电动自行车年检和退役制。
“电池燃烧和爆炸,除碰撞事故外,一般都是可以通过检测避免的。譬如,锂离子电池随着老化进程金属锂不断析出、容量降低、内阻增大,导致充放电过程发热增多,着火概率增大。这方面通过检测内阻、容量、漏电流或温升等都可加以判定。”裴普成说,“制定检测规范,实施年检全覆盖,对性能衰减超过一定限度的电池进行强制退役,是有效可行的管控途径。”
同时,裴普成还认为,需要提高电动自行车的牌照门槛,要求电动自行车必须有电池管理功能。
“电动自行车与电动汽车相比,电池管理技术差距最大。锂离子电池最忌过充过放,许多着火情况都是发生在充电过程,而过放则会加速电池老化。而且电池包内各节一致性也是锂离子电池最常见的问题,最差的电池发热最多,发热加速老化。只有做好充放电管理和电池包内部一致性管理,才能保障电池安全。”裴普成说。
他还指出,许多电池企业为了追求长续航里程,使电池过充过放,带来更大安全隐患。因此,提高电动自行车牌照门槛,是把关电池管理技术的一个关键,规定必须具有电池管理功能的自行车才能获得行驶牌照。
除了对电池的检测和管理,在裴普成看来,落实监管责任也是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的重要一环。他建议各居民区建设室外充电设施,对自行车电池进楼充电或存放进行罚款处理。此外,还要将监督管理责任落实于小区物业公司。“建设室外充电设施和禁止电池上楼,都在物业的责任范围。如果有电池上楼进楼现象,尤其是出现电池事故情况,就要追究物业公司责任。只有明确物业公司责任和处罚机制,才是杜绝电池进楼的关键。”裴普成说。
市政协委员、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朱良:建设集中式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柜
市政协委员、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朱良
面对电动自行车管理难题,各项政策措施也在不断查漏补缺。去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就明确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鼓励在高层住宅小区内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的场所。
然而,目前室外公共充电设施严重不足,与广大车主巨大充电需求之间仍存在矛盾。对此,来自科技界别的政协委员、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朱良表示,“目前很多小区都在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但规格五花八门,安全措施也不一样,不见得全部满足北京市地方标准《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防火设计标准》的要求。要满足全市几百万辆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需求,必须有顶层设计,拟定不同的充电方案,规划相应的场地,寻求投资来源,完善消防措施,在社区中落实管理责任”。
朱良建议,制定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设施网点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制定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柜建设标准、规格系列、安全消防要求,并指导各区在有条件的居民小区建设集中式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柜。
“直接在车上充电,需要在电动自行车停车位附近有充电桩,为避免现场的充电线拉出来太长,一根充电桩只能给少数几辆车充电。而单独给电池充电,可以建设抽屉式充电柜,同时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电池充电,现场没有飞线乱拉,但需要占另外的场地,还要建配电、消防设施。”朱良说。
对于充电柜的安全保障,朱良介绍,“电池充电柜可采取类似信报箱、快递柜的布局,每个电池分成一格,格子之间采取封闭隔离,具备一定的防火防爆能力。充电柜每个格子的背面可采用防爆膜结构,电池一旦发生爆炸,防爆膜爆破把压力泄出,防止对相邻电池产生破坏”。
像这样的充电设施进社区有哪些难点?朱良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建充电柜需要找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地方,周围不能很狭窄,也不能有易燃物。有些小区可能在原始规划的时候没有这块土地,那么可能有的需要占用小花园或者道路,实施是有一定难度的”。
市政协委员、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石卫东:杜绝改装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上路
市政协委员、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石卫东
2021年11月1日起,北京市电动自行车新规实施,加大对违规车辆的监管处罚力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动自行车违规问题。
不过,逃避监管的新办法也层出不穷。来自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石卫东指出,尽管新购买的电动自行车需提供产品合格证、发票、车主身份证等材料才能够进行号牌办理,但在办理完号牌后有大量车主对电动自行车进行解除限速、电池增容等改装操作。这些改装电动自行车虽然在续航里程和行驶速度方面有所增加,但违法超速行驶和电池过热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会大大增加。
据了解,GB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电动自行车的车速最高不得超过25km/h,但一些非法改装,解除限速后,车速可达到每小时四五十公里甚至更高。这也成为电动自行车起火的一大导火索。
如何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石卫东表示,“一方面,要在电动自行车的销售源头上进行管控,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管理好电动自行车的登记和改装问题,实现‘无病’上路。另一方面,要加强小区和楼宇监管,坚决制止电动自行车通过电梯带上楼充电的现象”。
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方面,石卫东建议,将电动自行车充电执行标准长期纳入社区综合治理内容当中,街道社区、消防等部门加强对电动自行车标准充电流程的宣传教育,加强对违规充电的监督、检查、处罚力度。此外,在全市范围内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推广工作,在中心城区平房密集地区和高层居民住宅区首先建设完善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逐步推广到全市范围,形成标准化、统一应用的充电配套设施,从充电环节杜绝火灾隐患。
同时,还要建立电动自行车年审和保险制度,加强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监管力度,增加电动自行车年检机制,防止电动自行车“带病”上路,杜绝改装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上路。建立电动自行车强制保险政策,所有电动自行车除办理号牌外,还应缴纳电动自行车交强险,对因电动自行车事故而造成伤害的受害人提供及时和基本的安全保障。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吕银玲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