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的落地,在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校内教育如何提质增效也引发关注。1月8日,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北京商报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翟小宁,北京景山学校党委书记张斌平,以及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校长滕亚杰三位来自教育界的市人大代表。代表们一致认为,“双减”是系统性工程,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均是其中的环节应当协同起来。
优化课程体系、课堂模式
“‘双减’政策实际是让教育回归本源,回归到人的生长上来。‘双减’的落地,学校、老师、家长就育人问题达成思想共识是非常重要的。”滕亚杰认为,“双减”问题是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仅是作业问题、课后服务问题。
按照“双减”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滕亚杰介绍,她所在的灯市口小学对已有的课程体系、课堂模式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据了解,灯市口小学的“光彩课程体系”,分为以国家课程为主的基础性课程、由各类兴趣选修课组成的丰富性课程,以及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课程,从而让学生在学校得到全面适宜的发展。
而在课堂模式上,灯市口小学近期在不断强化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自主学习探索。滕亚杰举例说,“例如,基于一个话题,老师会提前列出任务清单,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后在课堂上讨论,同时课后学生基于讨论所产生的新问题再进行探究,从而形成课前课中课后问题链延伸的教学方式”。
优化课堂模式的方式并非只有一种,张斌平介绍,其所管理的景山学校在“双减”落地之后,正式提出了“攀峰课堂”理念,初步形成“攀峰课堂”框架,探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课堂形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进,实施常态课优质化工程。
设计分层、融合性作业
“在作业管理方面,以前都是由各学科任课老师自行决定作业数量、难度等,现在则更强调学科组、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对作业的统筹。” 张斌平说,景山学校自2021年9月开始实行作业公示制度,统筹作业管理。学校会提供作业模板,各学段、各学科在根据模板进行细化,老师布置作业时需填写布置作业的功能、类型等,并将每天布置作业情况报送年级组进行统筹公示,这样既减少老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对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上面也有所把控。
作业减负是“双减”政策的监管重点,政策要求,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此外,还应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并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滕亚杰表示,“双减”前后,灯市口小学分层、融合性作业越来越多,基础性、综合性、拓展性作业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水平进行自主选择,同时老师也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加以引导激励,并根据学生的整体选择进行作业难度的调整。此外,各学科不仅会进行备课也会进行备作业的研究,增加学科类融合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业管理方面,灯市口小学还设立了无作业日,约定当天家长也不留家庭作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自由分配时间,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课后服务类型更加丰富
“双减”政策对校外教育进行规范管理后,越来越多学生回归到了校园,让以往的“课后三点半”更加丰富起来。“课后服务参加的学生更多了,类型也比之前更丰富了。”张斌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学期景山学校小学、初中分别开设了90门左右的课后服务课程,针对17:30后仍无法接孩子的家长学校还提供了延时课后服务。
而在灯市口小学,学校则将课后服务分为了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主要是作业辅导加体育锻炼时长为40分钟;第二个时段主要是兴趣课程,时长为80分。对于17:30之后有特别需求的家长,学校也会提供托管。滕亚杰提到,其中第二个时段的一些兴趣课程,例如北京琴书、京剧等也会邀请课外资源加入。
“做好学生的课后服务工作是‘双减’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一环,很多学校也做了很好的探索。”翟小宁认为,在开展课后服务方面,学校应多举办一些户外活动,让学生们在户外享受阳光、空气,感受美好的大自然,也可以多设计一些文体活动,让学生到科技馆、博物馆参观,在自由活动中学到课外知识。
对于实际落实过程中,部分学校课后服务资源有限等问题,翟小宁建议,各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开展课后服务。例如,学校可以组建一些体育、艺术、科技等社团,让学生自主选择;再如,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在课后服务中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自由阅读或者让学生交换书籍进行阅读;再或者开展一些自由演讲、辩论活动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和学校资源紧缺的问题。此外,各学校还应合理的安排老师工作,对于需要接送孩子的老师应做一些精细科学的安排。
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 李海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