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典藏艺术频道

小隋说画丨画家郝竞存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隋永刚 网编:文旅新闻中心 2021-08-31

艺术家供图

百年间,在中西方艺术频繁交流、碰撞的背景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所呈现出的面貌更趋多元和丰富。从东方到西方,从传统到学院,从水墨到色彩,艺术家们以独有的才情和眼界,打破藩篱,融合中西,再开新径,出现了以徐悲鸿、蒋兆和、吴冠中、李可染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大家。他们既坚守中国绘画的表现语言和艺术精神,又很好的将素描、色彩、光影等西方绘画的技巧融入创作,最终形成了成熟鲜明的个人艺术面貌。这些艺术家巨大的成功,一方面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为当代不少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

画家郝竞存在中西艺术上有着很全面的修养。他擅长国画、油画创作,兼涉版画及摄影艺术,是一位从学院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的国画创作以水墨为基础,同时注重选择吸收西画表现方式,探索出非常具有个人特点的绘画作品。

郝竞存与艺术的缘分是一以贯之的。受家庭熏陶,他从少年宫开始学习绘画。青年时期,郝竞存到山西汾阳县插队落户,利用劳动间隙,坚持写生画画,加深对农村乡居生活的了解。1971年,他进入山西师院大同分院美术系学习,后长期在此任教。1984年,郝竞存被调回北京筹备大型综合性展览《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并担任作品组组长,展览结束后进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1998年,他受邀担任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至今。期间,他曾多次负责组织国际间的艺术交流活动。丰富的人生经历,多元的国际活动,开阔的艺术视野,影响并决定了郝竞存之后的创作追求及技巧的表现手法。

郝竞存的绘画将西式造型很好的融入到水墨创作之中。早期学习西画的经历,他打下了扎实的绘画造型基础。相比传统绘画以线造型、以意写境的特点,西画块面造型为主,重视写生,强调客观的写实观察与再现,如空间位置、体面结构、明暗对比、冷暖层次、前后关系等,主要是借助素描训练达到为画面服务的目的。曾在欧洲留学的徐悲鸿先生曾讲到:“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当素描成为学院高校的常设课程之后,当代很多中国艺术家几乎都是在西方绘画的造型训练与传统绘画氛围下不断成长起来的,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将素描造型与传统绘画相融合、相借鉴的创作新模式。郝竞存笔下的水墨作品吸收了不少西画的元素,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他很多画作都是在对景写生及采风中完成的,这很好的发挥了他准确、严谨刻画物象的优势,诸如以石桥、牌楼、古建、胡同、石墩等为内容的作品,画作从物象本身的形象特点到物象背后的年代感都给予了生动的演绎与延伸,给人直观的“实景性”观感。“实景性”并不是如实再现,而是通过水墨及其晕染去展现超离写实的意境表达,更好地体现了水墨的韵味和现实之间的情感关联。这种视觉审美效果的完成,是他借助素描基础的辅助,开拓中国画笔墨的表现力以及艺术语言多元化后所获得的结果。

郝竞存的乡村民居画独具个性。不同的风土人情代表着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民居因其古老而亲切的人文风景,常常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郝竞存关注民居,创作民居已有近30年的时间,他的民居画题材很多,北方的院落、南方的园林、西北的窑洞、东南的土楼、湘西的“吊脚楼”、江南的“水巷”、苗族的“山寨”、傣族的“竹楼”等均有涉及。为了更好的表现对象,他常常在实地写生中去研究民居,解构民居,对话民居,通过细微的观察捕捉最为生动的瞬间感受。在创作时,他运用线、墨、色、光影相结合的写实手法进行表现,以线条去造型,以墨色去渲染环境,以光影体现空间,同时还借鉴西画中的肌理技法来表现民居斑驳的质感。在意境上,郝竞存的民居画带有西画印象派的韵味。他借鉴油画满纸创作的特点,将水墨与色彩铺满画面,与白宣纸的底色互为映衬,互为交替,提升画面的节奏感与运动感,达到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墨色中有光影的视觉效果。这样的画面意境亦中亦西、亦古亦新、亦虚亦实,既有中国画的渲染,也有油画的色彩铺陈,体现出雅俗共赏的朦胧诗意。此外,他的不少民居画给予大胆的夸张变形,来增加画面的趣味与生动感。可以说,郝竞存的民居画直观抒发了他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艺术情感,同时很好诠释了他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创作理念的成功实践。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工。作为一位资深的职业艺术从业者,郝竞存目前身上的身份很多,他是书画家,是油画家,还是知名的收藏鉴赏家,他了解艺术,洞悉艺术的规律,他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正是源于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和深厚的艺术修养积淀。郝竞存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写实与写意、线条与块面、透视与构图、光影与意境的画面图式,是传统化的,也是当代化的,对于当下的艺术创作者来说,是值得关注的,也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

隋永刚(作者为《北京商报·典藏艺术周刊》主编)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