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举办的第一届非遗文化节中,30余位国家级、省级非遗大师现场秀出绝活儿。北京商报记者现场采访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了解到,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像潘家园这样的文化企业帮扶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各自传承的非遗技艺在群众认知度、大众普及度、传承发展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表示“非遗传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项技艺能够得到延续、发展,让技艺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得到传承”。
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坚持
核雕(光福核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周建明
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中学课本中的《核舟记》将核雕技艺描述得惟妙惟肖,而如今的核雕技艺传承人,也能在径寸之木上雕刻世界。作为核雕(光福核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明觉得自己不光要把技艺传承发展,也要让核雕产品走向世界。
从最初的跑市场、找原料,到带动全村、打响舟山名声,再到走进北京、扎根潘家园,周建明这一路走来,可以说是荆棘坎坷。但又因生而逢时,能够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让核雕技艺得以传承发展,让核雕产业蒸蒸日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技艺都从手工艺变成了机器工艺,但周建明却一直不忘初心,坚持“慢工出细活”的手工雕刻,“核雕是细工慢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只有一步一步地走出来,所以我一直会坚持一刀一刀地创作作品”。周建明表示。
从鲜有人知到名扬海外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杨福喜
在近代火药武器问世前的漫长历史中,弓箭一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武器。清朝更是以弓马得到了天下。随着社会发展,弓箭也曾“没落”到鲜有人知的地步。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福喜意识到,不能让这门中国传统手艺“绝版”。
200多道制作工序、上百天的制作工期、20多种天然材料……在制作者的眼手协调下,一张上得了台面的弓才能做出来。
“目前玩传统弓箭的人可以说是‘往来无白丁’,买家国内国外都有。现在我已经不需要担心弓箭销售问题,在未来的传承发展上,我希望能够依托潘家园这样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环境,让更多的年轻群体参与到弓箭文化、射礼之中,因为他们才是未来的主角。”
从田间地头走上国际舞台
京西太平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高洪伟
“京西太平鼓”不是一种乐器,而是流行于门头沟地区的传统舞蹈。随着京西太平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曾是田间地头闲暇时跳的舞蹈,也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太平鼓在唐代时候就已有记载。我们所用的这个鼓是没有鼓身的单面羊皮鼓,外形与团扇相似。很多不了解的百姓觉得我们这是扇子舞,其实不然。”高洪伟介绍,近几年京西太平鼓作为国家非遗项目获得了很多政策扶持,得到了大力推广,让这一田间地头舞蹈也走上舞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希望本次能够依托潘家园这一国际知名打卡地,将京西太平鼓传到更远的地方。
从原汁原味到百分百原创
泥塑(北京兔儿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双彦
手持捣药杵,衣着韦陀菩萨红袍,身后单挑一杆靠背旗,神色凛然庄重,这是老北京人记忆中的兔儿爷形象,也是双彦手下兔儿爷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形象。“非遗文化保护的是传统,加上现代元素的创新后只能被称作艺术品。”在泥塑(北京兔儿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双彦看来,非遗传承一定要原汁原味才对。
兔儿爷是男是女?为什么要背一杆旗子?面对这样冷门的问题,双彦老师现场逐一为游客解答。“非遗传承一定不能忘了传承非遗文化。”
相较于双彦对兔儿爷原汁原味的传承,双家其他的泥彩塑作品盛名在外的原因是创新。“这一行最艰难的是创作,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仿冒别人的作品。我敢说,我们的作品百分之百都是原创的。”
从敬畏到创新 雕工见匠心
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尚征武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因其质地坚实,能传百代,历来为文人所钟爱。在北京门头沟潭柘寺镇西部山上便有一种适合制砚的紫石,所产砚台称为潭柘紫石砚。一方好砚,除了要有好的材料,雕工也要与之相匹配。
一块原石拿到手中,要先大概对石头有个判断,为它进行创作构思,下刀后,也要根据石头内部纹理的变化进行创作调整……在尚征武看来,雕砚就是雕琢匠人的内心,只有内心对艺术充满敬畏以及不断地追求、创新,才能创作出富有灵魂的作品。
但尚征武也表示,随着数字化发展,机雕让潭柘紫石砚能被更多人认知。“很多手艺人比较反感机雕,但我觉得这对雕刻行业是一个补充,能让市场更广阔。手工雕刻产量小、价格高,机雕产量高、价格低。当然,手工雕刻技艺是潭柘紫石砚值得永久收藏的价值所在。”
从京城“抖”向世界
抖空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国良
在大众体育、全民健身的环境下,您要是不知道空竹,那就OUT了。作为老北京著名的三响之一,空竹比鸽哨、吆喝更贴近生活,而且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抖一下”。从南到北,空竹形式相似,名称各异。但说起北京现如今还在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只剩“空竹张”一家了,张国良就是现在的传承人。
传统的空竹、创新的空竹、简易的空竹,木头做的、塑料做的,在第一届非遗文化节中,空竹展台有点“忙”。作为中国特色的、用竹木制成的传统玩具,张国良空竹制作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竹系列作品,屡获奖项。
参展、表演、创作,张国良的日常生活一直围着空竹转,尽管现在空竹文化参与人群广泛,并且在老中青三代中都有大量的人喜欢,但他的目标是要把空竹文化“抖”向世界。
从兴趣爱好到终身事业
皮影民间艺术传承人 周树飞
现代孩子看动画知道迪士尼,但对爷爷奶奶们来说,皮影戏就是他们小时候的迪士尼。“70后”的周树飞因受家庭环境熏陶,从小就喜欢皮影,最终把爱好当事业。
“皮影戏发展现状堪忧。”周树飞说到皮影现状,不禁表示担忧。原料价格上涨、数字化影视剧的不断冲击,让皮影发展越来越缓慢。为了打破这一发展瓶颈,周树飞大胆尝试,并成功将这一传统民间文化带上了第63届戛纳电影节。
如今,皮影已经从表演艺术慢慢扩大到家居艺术装饰中来,周树飞希望,来自生活,来自民间的皮影,最终能够回归生活,回到民间,持久散发出自己的魅力。
从前以编筐为“耻” 现在以编筐为荣
固安柳编代表性传承人 张万富
曾几何时,柳编在农村中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它的踪影;而今,城中孩童却不知柳能编物。但在固安柳编非遗传承人张万富的努力下,柳条编织物也能成为艺术品,并远销国外。“曾经我因为自己是编筐的而抬不起头,但现在我以自己是编筐的而很自豪。”
在河北固安,曾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从事柳编及相关产业,而如今,据张万富介绍,仅余不到百人在坚持,而这里还有多一半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在张万富眼里,柳编更是祖辈传承下来的一门手艺,为了让老手艺适应新时代,创新、创新、再创新是张万富不变的信念。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固安柳编,张万富在抖音注册了“非遗柳编萌大叔”账号,“紧跟潮流,通过直播让柳编重新进万家”。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张茜琦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