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潘家园频道

携手传承人 潘家园带非遗走近大众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卢扬 张茜琦 网编:肖玮 2021-07-22

兔儿爷是男是女?形似扇子缘何叫鼓?柳条也能做雕塑?……近日,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的潘家园第一届非遗文化节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开幕,活动邀请了30余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到场秀绝活。在连续4天的活动中,2021非遗数字化高峰论坛、“非遗传人话非遗”讲坛、“非遗文化传承·技艺展示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也相继举行。“潘家园作为京城文化消费地标,汇聚了众多民间瑰宝,目前潘家园市场内经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的商户就有1000余家。”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长海表示,“此次的非遗文化节只是一个开篇,潘家园希望能够成为非遗技艺传承人集中展示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热爱、保护非遗,让非遗文化走得更远。”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弓箭、核雕、苗绣、皮影、北京料器、琉璃烧、潭柘紫石砚雕刻、鼻烟壶、紫砂、毛猴……潘家园第一届非遗文化节中,30余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携带名作参展,同时还为观众们现场展示非遗技艺。“认识了非遗、学到了历史文化知识、长了见识,这次非遗活动值得一看。”现场一位带着孩子逛展的老人如此评价本次活动。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作为传播和传承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文化早已在潘家园安家落户、生根发芽。

近年来,潘家园市场通过打造非遗文化街区、对非遗商户进行优惠扶持、举办非遗活动等多种方式,持续致力于推广非遗文化,挖掘非遗内涵,传承非遗技艺,让非遗在潘家园“活起来、动起来”。据统计,如今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内经营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的商户多达1298家,其中经营国家级非遗作品的商户就有1048家,经营省级或地市级非遗作品的商户有250家。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此外,为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力度,潘家园创新打造的非遗文化街,也为非遗匠人们创造了更好展示非遗技艺、与消费者互动交流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此次启动的第一届非遗文化节,连续举办十三届,始终秉承“在流通中保护,在弘扬中光大”宗旨的潘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交易博览会,已经成为推动非遗手工艺品开发与保护,促进非遗传承、发展和繁荣的标志活动。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自去年疫情以来,非遗文化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为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力度,潘家园适时推出了非遗文化节,从规格、内容、形式等方面对以往非遗文化活动进行了全面升级。开幕当天,11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展现非遗技艺。在非遗数字化高峰论坛中,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围绕非遗数字化发展、数字化保护、生产性保护,数字化与传统技艺传承展开深入讨论。而“非遗传人话非遗”讲坛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为直观的平台,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技艺,分享学习中的故事,宣讲自己的非遗理念。“非遗文化传承·技艺展示交流会”也为广大消费者特别是青年人提供了面对面接触非遗的机会,让非遗能够回归百姓生活。潘家园希望能够通过各项活动的举办,将潘家园打造成为“可触摸的民俗博物馆”,让大家通过近距离接触感受,增强非遗文化的亲和力。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张茜琦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