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存款新规发布后,地方法人银行异地揽储盲目扩张被“叫停”,依赖线上展业的民营银行集体进入清存量、禁新量的调整阶段。如今离整改大限不足半年,北京商报记者进行测评发现,仍有辽宁振兴银行、江西裕民银行、梅州客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存款产品依旧可以通过异地手机号、身份信息进行购买。
异地揽储现象犹存
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新规,要求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并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监管发文后,互联网异地存款被“叫停”,较为倚重线上业务的民营银行也进入调整阶段。不过,北京商报记者近日在测评中发现,仍有辽宁振兴银行、江西裕民银行、梅州客商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旗下存款产品依旧可以通过异地手机号、身份信息进行购买。
在购买过程中,江西裕民银行、辽宁振兴银行手机银行App弹出提示“您是否属于本地生活或工作的中国居民”,当点击“是”后,便可以顺利购买到产品。
而梅州客商银行并未向异地客户做出提示,客户只要在该行注册的电子账户进行充值后便可以直接购买存款产品。购买产品时,北京商报记者均不在上述银行归属地,使用的手机号、身份信息也非归属地银行所在的区域。
谈及用异地信息依旧可以购买存款产品这一行为,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异地存款稳定性差、局部流动性风险容易向外传染,不利于整体金融系统稳定等,监管部门已明确表态,禁止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但除了纯网上银行外;意味着地方法人银行在没有设实体网点的区域开立账户(包括借助第三方平台、自身网上渠道)吸收存款,均受到限制。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直言,该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异地营销界定不清,很容易突破监管的相关规定。
事实上,民营银行并非不能做互联网存款业务,在新规下发时,北京商报记者就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当时会议之后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的形式明确,民营银行中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以及直销银行中的百信银行,共5家银行展业范围不受限制。但上述银行显然并不在“豁免”名单这一行列。
异地营销边界模糊
针对异地客户如何甄别?北京商报记者以客户身份分别对多家银行客服人士进行了咨询。
“目前我行存款是根据监管要求,主要针对江西本地用户,弹窗内容用户如果点击‘否’则无法购买产品,需要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江西裕民银行客服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辽宁振兴银行客服人员也提到,“购买时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但当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己为异地客户、身份信息、手机号归属地均不属于当地时,上述2家银行客服人员均表示:“成功存入就会享受相关权益。”
梅州客商银行客服人员称,“当前第三方平台的产品已经下线了,但在我行自己的App能购买产品是很正常的情况”。
从客服人员的口吻中可以听出,银行对禁止异地揽储的监管概念依旧较为模糊。而对于民营银行的异地展业边界,市场也颇多争议。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对于民营银行是否允许一定比例的异地展业,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互联网存款新规处于按照“一行一策”和“平稳过渡”的原则逐步整改落实之中,关于异地展业问题,很多民营银行一直在与监管沟通。
于百程表示,在具体执行中,部分民营银行迫于存款压力,也存在侥幸心理,比如在异地客户认定上比较宽松,或者仅需要客户勾选即可,并不进行实质审查。
在周茂华看来,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异地揽储的界定确实存在一定难度,监管和银行也在积极探索中。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揽储压力大,这也可能导致少数地方法人银行出现审核模糊不清的情况,但监管方向是明确的,银行还是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防范潜在风险、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
持续提升风控和经营能力
从实测结果来看,如果异地客户不如实填写所在居住地信息,也依旧可以买到存款产品,显示银行在审核客户异地资质层面还有待加强。
那么,随着监管的重拳出击,异地展业被“扼喉”,未来民营银行应如何开拓业绩寻找新增长点?周茂华分析称,未来地方法人银行还是要依托自身区位优势,深耕区域市场,紧扣区域实体经济需求,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提升风控和经营能力,增强客户黏性。
于百程进一步指出,民营银行无实体网点,互联网异地展业的限制,的确对其发展模式产生较大影响。民营银行的设立初衷是通过引导民间资本,与传统银行错位竞争,提升银行业创新能力和活力,从而为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等实体经济服务。民营银行是特色银行,以互联网和科技作为业务基因,宜聚焦股东资源和本地生态开展业务创新,精耕细作。
针对异地客户审核方式、下一步业务整改计划,北京商报记者分别向上述银行发送提纲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