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将至,酒业也迫不及待地把旅游业务放入假期规划中。4月29日,第十三届遵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遵义仁怀市举办。此次大会由政府、企业等各方共同举办,一系列兼有酒旅属性的活动把酒业与地方旅游文化糅在一起。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酒旅融合”趋势早已显现。4月中旬,山东、贵州等多地陆续推进酒旅业务、进行产业化尝试,多家酒企也纷纷加入酒旅大军。
对于酒旅融合的建设,亮剑咨询公司董事长牛恩坤表示,酒旅融合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酒厂打造成旅游景点,而是通过旅游项目让消费者达到身心合一的体验感,并口口相传。
酒旅“相见欢”
进入4月,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酒旅融合消息仿佛在预告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地区发布相关方案、酒企开展旅游活动、旅行社开始摩拳擦掌……
据了解,4月中旬,德信啤酒文化小镇项目被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嘉祥分局列入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乾隆江南酒业在自家酒庄御酒庄园举办粉丝节;仰韶酒业则着力打造“中华仰韶酒庄”,吸引了郑州市1000家旅行社。
酒业和旅游业都是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酒旅融合过程中,地区政府与酒企、旅游企业之间也加深融合。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4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文件,正式启动“贵州省酒旅融合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工作;去年8月,宿迁出台《关于加快洋河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表示到2025年,达到洋河旅游年接待人次600万、旅游年收入60亿元目标。
三方可共赢
酒旅融合是个大工程,需要当地政府、酒企、投资商等各方合力,因此发展旅游融合则是出于对各自的利好。
在前不久的2021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城因酒而名、酒因城而兴。”在宋书玉看来,酒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了产城融合,体现了“白酒文化”的文明印记。
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认为,文化旅游是企业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最佳方式,也是产业需求及推动产业转型的抓手。同时,消费升级下,深入了解酿酒产区、美酒文化等体验已成为消费者新的需求。
4月初,北京商报记者前往郎酒庄园所在地古蔺县,一位当地司机说道:“如果酒旅融合做得好,酒企经济和地区经济就是共赢。古蔺本来就‘靠河饮酒’为生,现在酒企布局旅游业务后,更多人的就业也都落到酒上。随着游客增多,当地经济也随之发展。”
酒是远方吗
酒企、政府对酒旅融合热情高涨,“五一”小长假预计假期出游人次也日日升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酒庄、白酒小镇等地却没能登上“准游客们”旅行清单。
在旅游社交平台马蜂窝上,北京商报记者搜索“泸州”“遵义”等酒城,更多用户分享的是“红色旅游”、山水风光,而专程赴酒庄、酒节、酒镇的则少之又少。
一位旅游业相关人士认为,旅游行业竞争日趋严峻。同时,并非所有人都对酒感兴趣,因此消费者培养和景区推广仍需较长的时间成本,并非一蹴而就。
白酒营销专家晋育锋指出:理论上任何酒企都能梳理出与自身品牌调性相吻合的文化特质。历史人物、地域风俗、经典建筑、诗词歌赋、音乐绘画、美食特产……核心是关联性。文化是白酒的内在属性,旅游中嵌入的品牌故事、符号等则是外在体现。
酒企、政府、投资商们把“酒旅融合”看作新风口,但事实是“江海漂漂共旅游,一樽相劝散穷愁”的美好愿景仍困于“好酒人士”的圈子内。
北京商报记者 刘一博 实习记者 赵丹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