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高峰论坛”在798艺术区顺利结束,论坛由798艺术区创始人王彦伶策划,共持续了两天,分三个板块进行,包括一场“近现代中国画的精品展览”、一场“主旨论坛”和三场“主题论坛”。我对这次活动的总体感受是充实、开放、多元、舒适。活动在展览作品、嘉宾邀请和论坛内容上呈现出很高的水准。
每年,北京地区的艺术活动很多,规模或大或小,质量或粗或精,每人的观感也不尽相同,有惊喜,有失落。依照以往的经验,失落一般会多于惊喜。我因此也感到,高质量的艺术活动可遇不可求。在2020年的年末,“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高峰论坛”对很多喜爱艺术的人来说是一场意想之外的惊喜,它如同活动期间北京飘落的初雪一样,值得细细回味。
说到798,很多人并不陌生,这其中包括了那些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我第一次到798是在十年前,当时我们的周刊在艺术区有一家与人合作的画廊,每周都会举办艺术活动。借此机会,我对798的了解慢慢多起来。其实,说来有些惭愧,我尽管在京就读的是艺术专业,在此之前对798却知之甚少,当时去琉璃厂的次数反而要更多一些。
798是当代艺术家的聚集区。这里有大量不同国家的艺术机构入驻,主要呈现油画、雕塑、装置、设计、影像及新媒体等艺术,定期会推出国内外艺术家的展览。798的人流量很多。除了艺术从业者,来到此地的大多数是学生、年轻人和国内外的游客,其中不乏重量级的观光者,诸如来中国访问的各国政要和首脑。可以说,798是一处集艺术、时尚、休闲、商业的文化园区,它在国内外艺术界具有很高的声誉。
近十年来,我来798的次数很多,对这里应该是非常的熟悉了,但每次都如走马观花,虽然能够感受到这里的热闹和喧嚣,但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去深入了解这里的人和正在做的事。
“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让我对798有了新的认识。本届论坛关注的是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的创作及发展。作为活动的一部分,“中国近现代艺术名家作品展”同期开展,展览呈现了徐悲鸿、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赵少昂等大家的作品,高规格的展览也预示着论坛活动的水准值得期待。
在活动首日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著名收藏家刘文杰、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伟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新建等重量级嘉宾应邀出席。开幕仪式非常简短,在致辞和剪彩之后,活动进入上午的主旨论坛环节。在几位嘉宾的发言中,我对范迪安和王彦伶的致辞印象比较深刻。范迪安概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在发展过程中,艺术创作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提及三个方面:一是家国情怀,二是雄强美学,三是美育情怀。他夹叙夹议,脱稿而出,站在一个高度上梳理了近现代美术的发展道路。王彦伶分析中国美术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在不同阶段的生存状态,并介绍了798在国际语境下的工作和规划,他的发言很有激情,对艺术市场也很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显示了一位管理者的见识和智慧。
下午论坛的主题是《从鉴赏的角度论近现代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这是本次活动最为精彩的一场。主讲嘉宾为张新建、王彦伶和刘文杰。张新建首先致辞,他把近现代美术称之为中国美术美术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和收藏高峰。他从写实与写意,艺术的“纯”与“能”,现代派与古典派,画家的交往关系、师承关系以及这一时期大收藏家的家国情怀等方面,讲述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张伯驹等大画家、大藏家在中国美术历程创作、发展中,独有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的发言幽默、生动、概括。此外,他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之为“学术本体的回归之旅”。
王彦伶的发言异常精彩。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园区的管理者,他对中国传统绘画所认知的学术深度、理论高度,不亚于甚至超过很多专业的理论家,这让我感到异常的惊讶。他分析了东西方绘画的构图异同,在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全点全视”的构图观点。他认为西方绘画是“眼在看”,中国传统绘画是“心在看”、“神在看”,西方绘画依托的是自然科学,中国传统绘画源于道家哲学,讲究道法自然。他觉得,真正的中国画大家是在画心中的画,要做到“可画天下,可容天下”的境界,要以中国式观察世界的方式,呈现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意象。最后,他以中国现代哲人陈寅恪的话结束发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不难看出,他看好中国绘画未来的发展前景。
刘文杰是京城知名的书画收藏家、鉴赏家,他以收藏近现代名家字画精品为业界所关注。他的发言对当代很多文化概念给出了肯定、清楚的表述,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诸如:中国画的定义和特点,什么是中国国学,如何认知中国传统。他认为,精华性、包容性、延展性、同化性是中国国学的主要特点,真善美是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要有大美可读、中美可赏、小美可观的审美趣味。在他的眼中,“书画同源”源于共同的造型理念、共同的书写性、共同的可读性。此外,他觉得,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中国画遭受了两次大的冲击,一次为“董其昌重传统、轻创新的创作理念”,一次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观点。他非常赞同张新建的观点,认为“近现代美术是继宋代绘画之后中国美术史上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并通过画作分析论证了上述的论断。他还分析了近现代绘画的四大创新,分别为笔法创新、构图创新、设色创新、主题和表达创新。刘文杰对近现代绘画精确而又深入浅出的解读,显示了一位大收藏家的眼界学识。
在当代艺术氛围浓厚的798 ,三位嘉宾关于近现代书画高质量的论坛发言,显示了他们深厚的学术修养,也彰显了本场主题论坛的学术质量。
第二天的论坛围绕“岭南画派与中国现代美术”和“京津画坛”进行,分别关注了南北两个画派的创作源流、特点和各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很好的诠释了本届高峰论坛碰撞、交融、生长的主题。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场论坛的嘉宾涵盖了老、中、青三代,沉稳、成熟、活力的不同个性在他们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他们的专业能力给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除了嘉宾们精彩的演讲,本次活动的学术氛围也是令人难忘,在两天的时间里,大家没有地域界限,没有年龄的分别,自由的交流,自由的发表见解。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在此相互碰撞,相互学习,让现场的观众获益匪浅。
通过两天的活动,我感到“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高峰论坛”确实是一场真正回归学术本体的、高质量的艺术论坛。
隋永刚(北京商报《典藏艺术》周刊主编)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