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胡晓钰)据北京日报7月22日消息,圆明园首次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启石刻文物数字化存档工作。以三维扫描、摄影测量和全景摄影等手段,对远瀛观和大水法遗址开展全面记录,通过数字技术让远瀛观、大水法“活”起来。
资料显示,圆明园西洋楼内的远瀛观是乾隆时期一组欧式宫殿,全部用汉白玉建造,石质和雕花都十分精良;大水法紧靠远瀛观高台之南,是以石龛式为背景的一组喷泉。这两组建筑均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此后经过多次劫难,目前仅存残垣断壁。“文物也有生命周期,尤其裸露在户外的石刻文物,经常遭受风吹雨淋、暴晒,很容易风化受损。”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给这两处遗址留下历史影像,记录历史痕迹,圆明园管理处首次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数字化存档工作。工作团队将以三维扫描、摄影测量和全景摄影为主要技术手段,按照“点面结合”的数字化方案,全面记录远瀛观、大水法遗址现状,有重点地提取远瀛观石柱、大水法喷泉拱门两处重要遗存信息。据悉,数字化存档工作将用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三维激光扫描、全景拍摄、摄影测量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最终生成遗址图样数据,支持桌面端和移动端的访问,并提供系统维护服务。
“通过数字技术让远瀛观、大水法‘活’起来,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对圆明园远瀛观、大水法的全景拍摄和三维数据重建,不仅可以形成虚拟三维影像,还可以举办云上文物展览,游客通过手机就能实现“掌上观展”,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官效果。
据悉,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持续开展修复文物、库藏文物、回归文物对数字化扫描工作。瓷器、玉器、铜器以及石刻等118件数字化文物已在圆明园官方微信上展出。下一步,圆明园还将建立高水平的文物修复医院,持续推进文物修复工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