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备受广大亲子戏迷喜爱的中国木偶剧院迎来了65周年纪念日。对于喜欢木偶剧的戏迷来说,中国木偶剧院是我国领先的以木偶戏演出为主的专业剧院,在过去的时光里不仅为戏迷朋友们献上大批精品木偶剧目,也承担起木偶剧文化的坚守者以及传承者的角色,通过开设线上线下等各式课程传递着民族文化。在迎接复演日子到来的同时,中国木偶剧院也在筹划云上演出、加强跨界合作,积极拓展剧院发展的新思路。
将演出放到云端
在线下演出被按下暂停键的时段中,不少剧院纷纷转战云上演出,一解戏迷的戏瘾。中国木偶剧院也不例外,4月27日,其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由中国木偶剧院、国立文投集团、中华网3家联合,正式启动“中国木偶剧院云剧场”。新编原创的大型卡通舞台剧《熊猫和小鼹鼠垃圾分类之环保小卫士》作为云剧场的首发新剧,在启动仪式中完成建组,并公布将很快在线上与观众云相聚。
据了解,卡通舞台剧《熊猫和小鼹鼠垃圾分类之环保小卫士》将于完成创排的第一时间在云剧场发布剧目相关视频。“中国木偶剧院云剧场”的开通促进了剧院线上内容的进一步开发,除了新戏发布,中国木偶剧院还将对《天鹅湖》《胡桃夹子》《少年孔子》《美人鱼》等经典剧目进行深度挖掘和重塑,木偶成语汇也将成为新的内容板块在云剧场不定期更新,《刻舟求剑》《滥竽充数》等成语故事将被木偶演员重新演绎,成为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喜爱的线上互动视频。
据中国木偶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开设云剧场外,大型神话舞台剧《精卫传奇》和大型史诗舞台剧《少年孔子》的完整版演出视频已在腾讯平台上线,观众在家也能看木偶剧。疫情期间剧院将陆续在各线上平台发布演出视频,观众可以关注“中国木偶剧院”公众号和抖音账号,随时掌握剧院最新动态。
戏迷吕女士表示,在无法亲身前往观看剧院演出期间,自己和孩子都能通过中国木偶剧院官方的新媒体平台欣赏到精品木偶剧演出,身临其境享受剧场亲子时光,“在5月10日母亲节的时候,中国木偶剧院还在线上推出‘亲子声音素养训练课’,让亲子戏迷在家中也获益良多”。
跨界展现国潮魅力
通过线上演出让传统剧院焕发新颜之外,中国木偶剧院也积极拥抱演出行业的跨界潮流,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品牌进行合作,在传递木偶文化特色的同时扩大剧院在大众心中的品牌认知度。
4月11日,中国木偶剧院官方宣布联手云南白药牙膏启动“非遗文化 手口相传”守护计划。据了解,这个计划旨在以初心致匠心,双方合作推出“偶遇经典 焕新国潮”系列活动。活动以传承、守护、焕新以及治愈四个关键词为核心,通过国家级木偶非遗传承人以短视频形式的描述与介绍让更多人了解木偶剧文化。在2020年4-6月期间上线的《云游国潮木偶戏剧节》,让大小戏迷共同在线上观看优秀木偶剧目及一系列互动活动。
据介绍,“偶遇经典 焕新国潮”木偶戏剧节已于2019年正式启动,其中五大国偶IP形象美猴王、花木兰、哪吒、精卫、姜子牙已在戏剧节中亮相。戏剧既秉承了木偶戏之优秀传统,又巧妙地融合了木偶特技、川剧变脸等丰富多彩的技艺,云集了多种木偶戏表演形式。中国木偶艺术剧院院长赵永庄表示,健康有了文化,底蕴才更加深厚,艺术有了企业,精神才更加灵动。国粹艺术和民族品牌相遇,将是一场新的国潮经典。
在演出行业分析师黎新宇看来,近年来传统剧院进行跨界互动合作变得更为活跃,通过与不同行业的品牌联动,可以挖掘传统剧院的品牌潜力,拓展剧院的知名度以及受众群体。对于中国木偶剧院来说,木偶剧文化已经经过较长时间的沉淀,在新时代多种文化的冲击下,需要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主动去进行跨界合作,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也有积极意义。
做好木偶戏传承者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木偶剧院拥有含演员、舞台技术、导演、编剧在内的优质演出团队,其中高级职称艺术家10位,中级职称艺术家32位。剧院艺术总监王磊在“第七届中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传承展演”中获得“中国最佳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演员李雅茹被评为“木偶最佳传承人”。艺术家们在木偶事业中不断坚守和创新,使得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木偶戏走进人们心中,实现一代代的传承。
在6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木偶剧院先后两次获得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奖”;2012 年 9 月文化部批准中国木偶剧院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剧目方面,剧院近些年出品了《真假孙悟空》《大闹天宫》《八仙过海》《偶王归来》《飞吧·丹顶鹤》《小铃铛与匹诺曹》等多部经典木偶艺术佳作。传统木偶戏《鹤与龟》荣获1984年匈牙利第七届国际木偶节“最高荣誉奖”。
中国木偶剧院在官方微信号上一次次提到对于木偶剧文化以及木偶剧院的发展愿景:“将在未来继续创新与发展,为木偶注入灵魂,向更多的观众展示这门古老又神秘的艺术,让‘偶迷们’都能欣赏到优质的文艺作品。”
“除了推出各种精品木偶剧,近年来剧院在演出以外还开设了木偶知识讲座、木偶课堂及木偶教育培训(小太阳艺术培训),为木偶艺术的传承和普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木偶剧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周边游玩线路·
游玩路线1:尽享初夏绿荫
□柳荫公园
柳荫公园是北京市内唯一具有田园风光的山村野趣公园。公园占地面积17.47公顷,其中水面约7公顷。柳荫公园原称“久大湖”,据说明末年间,此地藏有宫廷宝藏,便有人挖地丈余,寻宝未果,但挖掘出的泥土却是烧砖的上等原料,于是此地便挖成了窑坑。1984年改名为柳荫公园,1992年5月1日正式售票开放,2013年起免费开放。经过多年的发展,柳荫公园形成了两大特色,一是北京市内唯一一座具有田园风光的山村野趣公园,二是以“柳”取胜。公园共栽植30多个品种柳树。
交通信息:从中国木偶剧院出发,向南步行约578米。
□青年湖公园
北京青年湖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路西,那里原来是个大水坑,1958年开挖成湖,1960年堆山修路,建亭造桥,才逐渐形成一处占地169800平方米、水面积63800平方米、树木1.6万株的现代公园。园内既有植物群落的自然美景,又有花卉雕配植物造型的园林艺术,展现了青年湖自己的园艺风格。是北京市首批“黄土不露天”的达标公园。公园游览区有烁园、报春屿、荷塘、胜蓝轩、宜园等不同特色的景区,游艺设施新颖多样,有赛车、碰碰车、海盗船、空战机等,还有免费的儿童游乐场、门球场、健身器材。
交通信息:从柳荫公园出发,向西南步行约700米。
□地坛公园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祇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信息:从青年湖公园出发,向东步行约400米。
游玩路线2:博览文化遗址
□西黄寺博物馆
西黄寺始建于1651年(清顺治八年),是清代理藩院直辖的著名皇家寺院,在辽国萧太后燕京行宫的基础上所建,为五世达赖喇嘛的驻锡之所,故又称达赖庙。西黄寺博物馆是京城唯一一座原生态藏传佛教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以现存的西黄寺清静化城塔院为主体,占地约2万平方米。馆内原状陈列有清静化城塔、乾隆御笔石刻碑等,馆内藏品有塔藏文物、法器法物、佛像、唐卡、经卷等。
交通信息:从中国木偶剧院出发,向西南步行约1.5公里。
□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
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北二环中路,德胜门箭楼下。由德胜门箭楼和真武庙两部分组成。是一座以展示钱币为主要目的的专题博物馆,主要进行收藏、展览和全国钱币交易活动。1993年10月建成开放。古钱币博物馆设在复建的清代真武庙内,展出“中国历代货币系列”,每一枚小小的钱币都凝结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生活及政治变革,每一次币制的变化无不影响历史的进程。
交通信息:从西黄寺博物馆出发,向西南步行约2.4公里。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15号,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古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余件,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公元14世纪,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曾经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皇帝祭孔的场所,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建筑群。2005年3月成立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于2008年6月14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交通信息:从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出发,向东步行约3公里。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伍碧怡 图片来源:官方供图
【温馨提示】
戴口罩:外出活动要继续佩戴口罩,配合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求进行体温监测,必要时进行复测。
少聚集:非必要时尽可能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做防护: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或纸巾遮住,不要用手接触口鼻眼。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时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注保暖:在外出活动时,一定要根据气温条件注意保暖,儿童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活动量,避免高强度活动后受风着凉。
勤清洁:户外活动回到家后,要及时脱去外套,清洗双手,适当补充水分。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