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文创频道

填补史料空白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线上揭晓

作者:胡晓钰 网编:肖玮 2020-05-05

北京商报讯(记者 胡晓钰)5月5日下午,首次在线上举行的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结果出炉。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十项发现成果分别为: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据了解,今年适逢“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举办30周年,“十大考古”终评会首次以网络会议形式召开,并在全网直播。共有来自全国1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20项重大考古发掘项目入围,最终评选出来自9个省市区“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陕西省占据两项。

在线上点评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指出,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和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都是具有国际意义的考古项目。前者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罕见的、保留了距今10到1.5万年间人类化石和丰富文化遗存的洞穴遗址,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境内相关时期的关键考古资料;后者确认了五支不同时期新的文化遗存,跨度超过1万5千年,其具有的独特区位优势,改变了东北亚史前考古以日、俄学者为主导的被动局面。

小南山遗址发掘出土玉器超过200件,种类包括玉玦、环、管、珠、扁珠、璧饰、锛形坠饰和玉斧等,构成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文化组合面貌,尤其玦饰、玉管、璧飾等,对其后的东亚玉器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玉器上多见砂绳切割技术留下的弯曲条形痕迹,此为目前世界最早发现,比中美洲同类技术早六千多年。据陈星灿介绍,该发现将玉器源头追溯到距今9000年上下,具有国际性意义。

专家评委刘庆柱对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进行点评:“从意义上看,该项目在世界水下考古史中都很突出,体现了水下考古多学科结合的进展。”有考古专家表示,这些最新的考古成果,为我国建立和完善区域文化史、解决“现代人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中西文化交流”、“一带一路”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最新的实物资料。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每一项考古新发现都深化了对一个学术领域的认识,也提出了新的线索和研究方向。“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设立“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并批复夏文化研究、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等项目。今后,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指导、协调各考古单位加强学术科研,以考古实证中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

据悉,首次在线上举行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为期5天。据不完全统计,网上与“十大考古”相关的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到1.66亿。前四天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