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影响,多个粮食出口国宣布暂时禁止粮食出口,一时间,国际粮价出现上涨,关于是否会出现“粮食危机”的讨论甚嚣尘上。对此,4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期间,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总体看,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
对于我国粮食是否够吃以及是否需要囤积的问题,魏百刚分享了四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粮食产量。这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保障是绝对安全的。
第二组是人均粮食占有量。2010年以来,我们国家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达到472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第三组数据是粮食库存量。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到18%的安全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即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一年全国人的消费量。
第四组数据是我国谷物的进口量。我们国家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也就不到300亿斤,仅占我国谷物总消费量的2%左右。而且我们进口的主要是一些强筋弱筋的小麦、泰国的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余缺或者结构性的调整,更好地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在此背景之下,魏百刚总结,总体看,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也提到,疫情发生以来,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加强市场粮源组织调度,组织有序的拍卖政策性粮源,有效保障了市场需求。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了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公众完全没有囤积大米的必要。
最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导致部分粮食出口国宣布禁止或限制粮食出口。3月22日,哈萨克斯坦暂停包括荞麦、小麦粉、葵花籽油等部分农产品出口。3月24日,越南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各种大米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越南是仅次于印度和泰国的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常年大米出口700万吨左右,大体占世界贸易量的15%。此外,塞尔维亚、柬埔寨以及俄罗斯等也已经或者即将暂停相应的农产品出口。
而与疫情交织在一起的还有蝗灾等多重因素。3月30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警告,全球粮食供应链可能在4月和5月受到干扰。“除非迅速采取措施保护最弱势群体,保持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并减轻新冠肺炎大流行对整个粮食系统的影响,否则,一场粮食危机迫在眉睫。”3月2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库伦也在接受《卫报》独家专访时发出警告称,各国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引发全球粮食短缺。
近期国际粮价确实出现上涨,魏百刚也承认这一点,但他表示应该冷静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据我们了解,当前世界粮食供给是充足的,2019-2020年度,世界粮食供给量为34.7亿吨,总需求量为26.7亿吨,不包括大豆,期末库存说有8亿吨,库存的消费比近30%。”
魏百刚称,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也不存在短缺问题,近期,国际粮价上涨更多是疫情造成的恐慌性消费的影响,而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食粮价的影响又十分有限。据我们了解,3月以来,我国大米零售价每公斤6块6,面粉零售价每公斤3块9毛5,价格保持稳定,市场供应平稳。最重要的是,我国小麦稻谷库存充足,一旦粮食市场出现波动,国家有充分的调控手段进行平抑,所以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的影响。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介绍称,目前全国粮油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企业中已经复工4750家,复工率86.3%,复工企业小麦和稻谷的加工能力是每天96万吨,折合19.2亿斤。按照我们每天一人一斤粮计算,仅这些粮食加工企业每天的加工能力就够全国14亿人吃一天多,所以充足的原料储备、适度的成品粮储备,再加上强大的应急企业加工能力,能够确保在应对疫情期间粮食供应满足需求。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提到,整体上看,全球粮食到不了危机的程度,可能会有一定恐慌,导致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前些年石油等大宗商品便已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但当时粮食价格就没怎么上涨,所以现在可能借这次机会上涨,且美国的超级量化宽松政策反应在大宗商品上,也会有助于支持粮食类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白明进一步解释称,对全球市场来说,疫情带来的更多是一种恐慌,这种恐慌并不是怕没有粮食,而是怕封城断路之后超市不开了,这种情况下就是一种恐慌性购买,市场紧张程度与正常情况下的紧张程度判断标准是不同的,存在风险溢价。而在蝗灾的问题上,每年全球灾情的状况都差不多,但蝗灾也没有影响产量大国,即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巴西等,影响的更多是非洲或者中东,他们本来也不是产量大户。而疫情对农业的影响也跟服务业不一样,后者是人口密集型产业,对人的依赖很大,但比如美国农业,它不是小农经济,更多是大农业,用不了多少人,跟隔离不隔离关系不大。
至于未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为鼓励农民恢复生产双季稻,农业农村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各地工作推动下,今年早稻恢复势头比较明显,有望遏制连续7年下滑的势头。农业农村部还提到,今年要扩大轮作、减少休耕;稻谷、小麦两大品种粮食面积要继续稳定在8亿亩以上。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