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西街观察】公布无症状感染者信息是防控变量的第一步

作者:肖涌刚 网编:陶凤 2020-04-01

公众关切有了及时回应。无症状感染者正式纳入每日疫情通报之中。

全国连续多日本土零新增后,日前数起本土新增病例再度引起社会关注,与之相关的“无症状感染者”迅速成为焦点。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业内专家相继提醒应“严密关注”。

所谓无症状感染者,简言之,是没有临床症状但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人员。目前,已有研究文章指出,有症状与无症状者病毒载量差别不大,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也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不过,在国内的统计口径中,无症状感染者并不属于确诊病例。

尽管有专家表示,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不是主要传播来源,但这些“隐性”患者依然是潜藏的传染源,具有传播风险。究竟有多少行走的病毒携带者?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有多大?这些人员的监测、治疗情况如何?有无可能造成新的疫情暴发?这些疑问亟待回应,否则公众难以心安,复工复产推进存在隐忧,防疫大局面临风险。

国家卫健委3月31日给出的信息初步回应了上述疑问。3月30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也给出了清晰的防控路径:一方面,加大筛查力度,检测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另一方面,对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按“四早”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

暗箭难防。经此一疫,人们已经越发认识到信息公开、信息流通的重要性。上述会议也再次强调,“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坚决防止迟报漏报”。

恐惧源于未知。公开透明、信息是避免公众恐慌的最好安排,也是积极防控的前提条件。从17年前的SARS,到7年前的H7N9,每一次公共卫生事件都在一点点推动信息公开的进步。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中,信息公开依然是值得审视的重点课目之一。

随着无症状感染者纳入防控体系,下一步,唯有信息更加透明,传播链条更加清晰、隔离措施更加严密,这一关键变量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此次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字和防控举措仅仅是一个开始。时至今日,除1541例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之外,累计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与之相关的密切接触者情况如何?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

对各级政府而言,切不可为一时一地一己之利,人为制造信息“黑箱”。疫情早期的种种教训已经足够深刻。目前,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多地有序开始复工复产,恢复日常生活秩序。人员流动逐渐加大之际,更需要防微杜渐,加倍小心,警惕“漏网之鱼”。

行百里者半九十。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北京商报评论员 肖涌刚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