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清明 “云祭扫”提上日程 疫情期湖北累计发放救助金超3500万元

作者:刘瀚琳 网编:陶凤 2020-04-01

微信图片_20200401185700

4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和民政服务工作情况。据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透露,清明节期间将加大祭扫预约限流力度,推广“云祭扫”、家庭追思、代祭服务,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关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话题也备受关注。对此,国务院扶贫办及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透露,目前湖北已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3500余万元,湖北以外地区贫困人口病例已清零;中西部22省份的扶贫项目开工率超60%;截至3月27日全国跨省“点对点”输送贫困劳动力达138万人。

清明节将推广“云祭扫”、家庭追思、代祭服务等

清明节在即,谈及祭扫活动,范瑜表示,疫情原因,今年的清明与往年不同,将暂缓举办一些集体共祭活动,管理好分散的农村公益性墓地以及历史埋葬点、推行绿色文明安全的非现场祭扫方式。

范瑜指出,由于今年实行了限流预约等方式,祭扫的人数、车流少于往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现场祭扫工作是有序开展的。此外,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要求,今年将大力推广非现场祭扫方式,包括网络祭扫,网上称为“云祭扫”、家庭追思,开展公益性的代祭服务等。

据了解,目前多地民政部门、殡葬服务机构开通了网络祭扫的平台,逝者家属可以登录平台为逝者建立网上的纪念空间,通过网上献花、留言寄语寄托哀思;在提供公益性的集体代祭方面,有条件的地方,殡葬服务机构精心设计,免费提供集体性的代祭服务,由工作人员完成庄严肃穆的集体祭扫仪式,家属可实时观看或看录播,让代为祭扫更有内涵。

范瑜强调,凡开展有偿代祭服务,需做到价格公示。“有条件的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可由工作人员为有需求的逝者家属提供一些个性化的代祭服务。代祭服务的项目有些是免费,有些延伸服务是收费的,凡是开展有偿代祭服务的,一定要做到服务项目和价格公示,要合法合规,不能乱收费。”

湖北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超3500万元

收疫情波及,部分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勇介绍,目前各地已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例如,湖北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的困难群体,按照城市人员不低于500元、农村人员不低于3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物资救助;设置一些临时安置点,为住宿困难的滞留人员提供集中安置,并按照每人每天300元的标准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对那些生活无着、确实困难的滞留外地人员,按照每人每天300元的标准给予临时救助。

截至3月31日,累计设置安置点69个,安置将近6000人,救助13000多人,发放临时救助金3500多万元。同时,天津、江西等地向困难家庭发放了米、面、油、蔬菜、口罩、消毒液等实物,帮助困难群众度过难关。

在加大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力度方面,各地民政部门力争照顾好由被隔离收治人员负责监护或者照料的对象。例如,在湖南、山东等地,为一线防控人员的直系亲属提供临时的全免托养服务;很多地区主动探视和及时帮助居家隔离特殊困难人员,比如上海建立了疫情一日一报制度,全面排查、重点关注,及时掌握相关人员的健康和生活情况。

为了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内蒙、江苏、青海等地,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推动社会救助全流程线上办理。

湖北以外地区贫困人口病例已清零

面对疫情带来的“返贫”担忧,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副司长王春燕表示,总体看,贫困地区的疫情并不重,整体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湖北以外地区贫困人口病例已全部清零。

截至3月27日,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除甘肃的临夏市是中风险地区以外,其他的831个县都是低风险地区。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目前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8例,现在已经治愈了772例,死亡36例,还剩20例没有治愈的都在湖北省。

受疫情影响,王春燕坦言部分“边缘户”致贫压力有所增大。对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于3月20日印发《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将事后帮扶变成事前监测,增加事中的及时帮扶,做到及时预警、快速反应、分类施策、精准帮扶。

涉及具体措施,即将受疫情影响在内的符合条件的已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还有收入突然骤减、支出骤增等人群,纳入到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及时给予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方面的帮扶。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安排部署中。

“目前,返贫人口数量逐年下降,说明脱贫质量在不断提升,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也在逐步增强。”王春燕说,2016年统计的返贫人口为68.4万人,2017年是20.8万人,2018年是5.8万人,到2019年就很少了,是5400人。

截至3月27日全国跨省“点对点”输送贫困劳动力达138万人

“据统计,有三分之二的贫困家庭存在外出务工,在有外出务工的贫困家庭中,约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务工收入。”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表示。

为了增加贫困人口就业,国务院扶贫办引导各地优先安排、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提供稳岗特惠政策;摸查贫困户的就业需求,逐村逐户,提供个性化的帮扶,因户因人施策。

在分类指导方面,执行“三个一批”。首先,对能够到省外去转移就业的就省外转移就业一批,省外就业主要是运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开展点对点、门到门、一站式的帮扶。据统计,截至3月27日,全国跨省“点对点”输送贫困劳动力达138万人;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就地就近就业一批;同时,在村内通过公益岗位安置一批。

对于有意愿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加大政策保障,给予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东部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给予财政补贴等。对贫困劳动力外出,有交通补贴,参加技能培训也给予支持。

吴华也表示,相比去年外出务工的人数,还有500多万暂时没有出去,他们有意愿出去,国务院扶贫办也将积极为其创造条件,尽快帮助他们外出务工。目前,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情况总体向好,全国25个省已经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有2000多万并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中西部22省份的扶贫项目开工率超60%

贫困人口顺利实现外出务工,很大程度源于当前扶贫项目开工率的攀升。据吴华透露,当前扶贫项目开工率持续上升,中西部22个省份安排扶贫项目37万个,已开工的有22万个,开工率超60%。

随着扶贫项目相继开工,扶贫企业和扶贫车间复工率继续提高,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企业2.8万个,复工2.7万个,复工率超过了95%。扶贫车间中西部22个省份有2.8万个,复工的有2.6万个,复工率超过了90%。

复工的企业中,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累计吸纳劳动力就业约100万人。其中,扶贫车间吸纳就业30万,扶贫龙头企业带吸纳70万。

为加快扶贫产业的生产步伐,吴华表示,各地已在积极化解疫情的影响,主要是在产业链上发力。比如在生产环节,采取一些弥补措施,发展短平快的项目;在流通环节,加强市场信息的服务,促进产销对接,生产的东西要卖得出去;在消费促进,开展了消费扶贫行动,帮助贫困地区的扶贫产品卖得掉、卖得好。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刘瀚琳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