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银行理财频道

“狂奔时代”不再 15家上市银行年报揭开信用卡行业“变局”

出处:银行理财频道 作者:孟凡霞 宋亦桐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0-03-31

随着2019年上市银行业绩陆续揭晓,信用卡业务经营指标也开始浮出水面。3月31日,北京商报记者盘点发现,目前A股、港股市场共有15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公布了2019年信用卡业绩数据,受贷后环境严峻,银行主动收缩业务等因素的影响,2019年多家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卡量增速出现放缓;且在多头借贷、共债风险的波及下,数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出现抬头。在分析人士看来,2020年一季度,信用卡业务将进一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业务增长受限、坏账上升风险值得警惕。而随着“狂奔时代”的过去,信用卡业务将进入精耕细作的下半场赛段。

微信图片_20200331204124

大中型银行发卡量“踩刹车”

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信用卡业务一直是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陈兵鏖战的重地。不过,在经历了多年的跑马圈地之后,信用卡总发卡量增速已经出现放缓,精细化发展将成为趋势。

国有六大行中,累计发卡量增速排名第一的是新晋加入“国有行”队伍的邮储银行。2019年末,邮储银行信用卡结存卡量为3110.07万张,同比增长34.64%,这一数据较2018年相比出现小幅下滑,2018年末,邮储银行信用卡结存卡量为2309.98万张,同比2017年增长35.44%。

从信用卡规模来看,素有“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2019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居首位,达到1.59亿张,比上年末增长5.3%,这一增速亦较2018年同期的5.59%略所放缓。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三家大行2019年末累计发卡量均超过1.2亿张。具体来看,截至2019年末,建设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1.33亿张,较上年净增1275.93万张;而2018年的数据显示,该行当年净增信用卡数量为1447万张,也就是说,2019年少发了171.07万张信用卡。中国银行、农业银行2019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分别为1.25亿张、1.2亿张,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2.91%,16.5%,这一数据与2018年相比也出现下滑,2018年中国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增速为14.03%,农业银行为21.2%。

与其他银行信用卡发卡量“降速”相比,在2019年主动采取战略调整思路的交通银行,在册信用卡数量增速更是出现“急刹”。2019年末,交通银行在册卡量(含准贷记卡)达7180万张,较上年末仅增长0.3%,而在2018年,该行在册卡量增速高达14.6%。截至2019年末,交通银行信用卡透支余额4673.8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48%。事实上,早在去年上半年,该行信用卡在册卡量曾出现负增长。彼时,该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不一味追求规模扩张,经营方向更加注重精细管控风险,获取优质客户,提高服务品质。

股份制银行方面,虽然仍普遍保持两位数增速,但增速回落趋势亦很明显。2019年,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三家银行信用卡流通卡量较上年末的增速分别为24.26%、13.04%、17.1%,而在2018年,上述三家银行信用卡流通卡量增速分别为35.27%、34.98%以及34.4%。

新增发卡量方面,光大银行2019年新增发卡量为1149.83万张,较2018年同期的1526.4万张减少376.57万张。浙商银行2019年新增发卡量18.13万张,这一数据较2018年新增的98.28万张大幅缩水。另外,民生银行2019年信用卡交易额增速出现下滑,2019年该行实现交易额24805.3亿元,同比增长12.16%,而2018年同比增长数据为34.18%。

相对上述拥有千万级、亿级发卡体量的大中型银行来说,仍处在零售业务扩张期的地方性银行,信用卡业务仍在加速快跑。其中,长沙银行截至2019年末发卡量达157.90万张,当期新增发卡63.57万张,这一数据较2018年的53.97万张持续上涨。港股上市银行哈尔滨银行2019年新增发卡32.11万张,较上年同期新增发卡数量增长31.0%;2018年这一数据仅为12.12%。截至2019年末,盛京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10.35万张,较年初增加83.12万张,增幅高达305.25%。

虽然目前仍有多数银行未披露业绩,但2019年总发卡量整体放缓已经成为趋势。央行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新发卡0.45亿张,环比下降15.95%。从2019年全年来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6亿张,同比增长8.78%,这一增速较2018年的16.73%已然大幅下滑。

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去年下半年以来,贷后环境较为严峻,由于大环境原因,申请人资质有所下滑,其次第三方催收机构受严格规范,逾期率逐步上升,银行受此影响主动收缩导致发卡量缩减。

风险攀升不良率现抬头

2019年以来,现金贷、P2P等市场放贷主体债务风险不断聚集,市场共债客群资产质量波动明显,而此类风险也有向信用卡行业传导的趋势。

从财报来看,截至2019年末,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2.48%,比上年末上升0.33个百分点。在已披露年报的银行中,交通银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也较高,且在2019年该行透支不良率增长速度较快,截至2019年末,该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2.38%,较上年末上升0.86个百分点。

信用卡不良率增长较快的情形在多家银行年报中出现。例如,招商银行、郑州银行2019年末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为1.35%、1.55%,较上年末分别增长0.24个百分点、0.54个百分点。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率1.66%,较上年末上升0.34个百分点。

对信用卡不良攀升业内也早有预期,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互联网借贷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少银行把信用卡作为零售业务的主要发力点,近几年快速增长,但同时不断遇到了挑战。在客群层面,信用卡人群与网络借贷人群出现交叉,多头借贷和借款人质量下降,使得信用卡的风险管理难度增加,逾期出现抬头。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信用卡不良率将面临继续恶化的风险。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这次疫情中,招行所有业务里面,信用卡业务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不仅体现在交易量方面,也影响了资产质量。交易量、资产质量、信用卡透支,三大因素在短期对信用卡业务影响比较大。

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也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中提到,疫情使不少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获客、交易、增收、资产质量等方面受到较大影响。中信银行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1-2月信用卡发卡量同比下降了47%,线上交易同比下降5%,信用卡贷款下降3%。对下一步资产质量问题,方合英指出,今年以来中信银行的不良率和不良额将小幅上升,预计上升主要在信用卡业务。

于百程预计,今年一季度,信用卡业务将进一步受到疫情影响,增长受限,坏账上升,特别是后者,银行将会投入主要的精力进行资产质量管理。

“存量时代”的精耕细作

在疫情之下,商业银行对受疫情影响而暂时出现还款困难的持卡人所提供的保障措施也被一些“养卡党”加以利用。北京商报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信用卡“养卡党”利用多频率刷卡、大额度消费、适当现金分期提额、捏造无收入流水、疫情期间无法开工“假材料”等政策漏洞提额养卡已经形成套路,而“养卡党”的兴起无疑加大了信用卡行业逾期贷款上升的风险。

对于养卡行为,银行也开始合力“围剿”,“受疫情的影响,清收保全工作进度现在是有所延后,疫情之后要加快。”对下一步的举措,交通银行副行长侯维栋在该行的业绩发布会上提到,要尽快的恢复信用卡的催收力量,推动制度分流、渠道分流、产能提升等方式加大催收的力度,控制和化解风险。加大风险贷款的处置力度,分类施策,综合运用各类的处置手段,全面提升处置的质效,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应核尽核。

据方合英透露,“中信银行正在加大催收力度,信用卡催收低时期催收的产能只有20%,现在基本上恢复到90%,全面进行风险摸排,排除受影响的客户形成重点名单,加强临时管理。”

在信用卡市场资深分析师董峥看来,现阶段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有效甄别真正受疫情影响的客户和以此为借口恶意逃废债的人群。

此次疫情虽对当前信用卡业务造成一定冲击,但也成为精细化发展的契机。“面对着日趋激烈的竞争,信用卡市场已经开始从增量向存量、粗放向精细、线下向移动转变。挖掘存量客户资源对头部发卡行尤为重要,在达到一定发卡规模后,能否带来绝对的收益才是进一步拓展的意义所在。”董峥表示,“现状或将推动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思维的转变,从单纯的追求发卡规模,转变为在存量持卡客户中精耕细作”

线上化、数字化也将成为信用卡业务未来交易场景、获客渠道发展的新方向。苏筱芮指出,银行应借此次疫情催生的线上经济、宅家经济等,大力发展数字化转型,充分挖掘有潜力的生活场景,加强线上推广及营销的能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称,未来银行信用卡业务应做到线上线下的产品融合,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消费者为中心,运动金融科技优化自身的服务和场景,从长远来说,这才是生存之道。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