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考延期和低风险地区开学复课的有关情况。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强调,各地开学要坚持三个原则,也就是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前不开学,在学校的基本防控措施到位之前不开学,校园和师生的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之前不开学。除了这三个条件之外,也要严防境外输入可能带来的风险。
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主要考虑健康和公平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也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延期的主要考虑之一。”卫生防疫专家认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疫情防控风险相对更小。高考是涉及千万考生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必须坚持健康第一,采取最稳妥、风险最小的方案,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此外,高考延期也是坚持“公平第一”,把疫情对广大考生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复习备考的影响降到最低。王辉表示,疫情发生后,各地延期开学并安排高三学生居家学习,特别是由于城乡网络学习条件等差异,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复习备考受到影响更大,高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确保公平公正,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可以使考生有更多一点的时间按教学计划在校集中学习,从而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
对于高考后续的安排,王辉在发布会上也表示,今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总体上今年高考后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将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本科录取预计在8月底结束,专科录取预计在9月中旬结束,高校秋季开学时间也相应顺延,预计本科高校9月初至中旬陆续开学,高职院校一般在10月初开学。
三个条件不满足不开学同时严防境外输入风险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青海、新疆等地陆续错峰开学。王登峰介绍,各地开学要坚持三个原则,也就是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前不开学,在学校的基本防控措施到位之前不开学,校园和师生的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之前不开学。除了这三个条件之外,也特别要严防境外输入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教育部也要求各地各校都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已经开学学校的疫情防控的安全。
对于上学是不是需要戴口罩,王登峰介绍:“实际上国家已经发布了戴口罩的指导意见,在低风险的地区、在学校教室里上课是一个聚集性非常强的场所,要求必须戴口罩。在户外、运动场、人员没有那么多,而且人和人之间间隔比较大的情况下是可以不戴口罩的。”
王登峰表示,从明天起,青海省将开始陆续大学生的复课。新疆、山西等地的高校也将陆续开学。从复课情况来说,高校复课第一是要错层次开学,错层次开学首先优先安排的就是毕业年级以及有科研任务的研究生,这一批学生要优先安排。第二是要错区域。目前开学的这些高校基本上都是本地生源的学生先复课,外地的、低风险地区学生在陆续的复课,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先暂时不复课。另外错时复课,就是每一个高校基本安排在两周时间内完成不同年级、不同地域的学生返校。
假期延长会不会造成对未来的暑假以及将来寒假的影响?王登峰介绍,这种情况由各个学校和各地根据学生学习和课程进行的情况自主决定。
关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王辉介绍,2月底,教育部推出了“24365”网络招聘服务平台,会同五家社会招聘网站共同提供24小时365天网上就业服务。目前已经开通了一个多月,平台已提供岗位信息700多万个,累计新增注册人数110万,投递简历超过1100万人次。教育部也在3月20日推出了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平台,为大学生网上签订就业协议提供便利。各省市和全国各高校广泛开展了网上招聘,近期日均举办各级各类网络招聘活动2000余场,3月份已累计举办7万场不同类型的招聘活动。比如南京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一大批高校开展网上就业指导,助力毕业生实现“云就业”。
我国海外留学人员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例 11人已经痊愈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刘锦介绍,我国海外留学人员总数约160万人,目前在国外的约142万人。
根据驻外使领馆报回的情况,截至目前,我国海外留学人员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例,对确诊的留学人员驻外使领馆第一时间提供领事保护,积极协助在当地就医。同时,敦促外国政府和高校公正对待我留学人员,给予尊重和人文关怀。目前,在外确诊的留学人员均得到及时诊治,其中11人已经痊愈。
对于外国来华留学的学生,刘锦也表示,为了应对当前疫情,目前中方采取停止持有效中国签证、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入境的临时措施。对现在在境外的来华留学生,中国教育部已要求各地各校做好网上授课等线上教学;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提供学术支持,通过线上指导等方式协助他们完成毕业论文等。
同时,对于有休学、退学或者延长学习期限意愿的来华留学生,我们将协助办理相关手续。教育部已经指导各地、各校做好相关工作。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晨婷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