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输入病例明显增多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海外华人减少非必要的出行

作者:汤艺甜 网编:陶凤 2020-03-20

3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晨光,就做好精准防控、检测治疗手段、恢复医疗秩序、互认健康证明等问题进行介绍。

0320发布会

疫情进展:19日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9

据介绍,3月19日0时—24时,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9例,其中广东14例,上海8例,北京6例,福建3例,天津、辽宁、黑龙江、浙江、山东、广西、四川、甘肃各1例。截至3月19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28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3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20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7例,台湾地区108例。

除湖北以外,其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39例,新增疑似病例31例,均为境外输入;新增死亡病例1例,重症病例减少2例。

3月19日,我国首次实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零报告,已有1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无本土现有确诊和疑似病例。现有本土确诊病例中,重症病例占37.5%,要继续发挥高水平专家作用,提高治愈率。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通报,当日美洲区新增确诊病例数比前一天增加了85.7%,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达到9144例;欧洲区连续两天新增确诊病例数超过1万例。要继续严格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巩固深化国内疫情防控成效。

输入病例:明显增多  防范压力加大

王斌表示,从目前来看,境外疫情呈快速上升的态势,我国的输入病例也明显增多,防范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我们采取的整体防控策略就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地需要在巩固境内防控成效的同时,做好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工作。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要充分发挥好在前一段防控工作过程中各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作用,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和各单位、各部门的主体责任,强化“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依法科学地来防治,分级分类,精准施策,把国门守住,把家门看住。

第二,精准分类实施入境人员的管理。有这样几个方面类别的人群,一是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还有有发热症状的人群,要及时转运到当地政府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排查确诊。二是将密切接触者转运到指定的集中隔离点,实施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如果出现异常症状者,要及时送到定点医疗机构去。三是海关检疫过程中发现的没有症状但核酸检测阳性的人群,要及时送到医疗机构进一步确认,如果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要及时集中隔离,并开展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四是对于其他的入境人员,要按照各地属地疫情防控规定,做好入境后的健康监测。

第三,要精细化地实施社区防控。各地的社区一定要建立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工作组织体系,落实网格化管理,要对入境人员进行登记、追踪和分类管理,实现对入境人员和他们家庭管理的全覆盖,并且按照要求做好健康监测。

对于在国外学习工作的同胞们,冯录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第一,做好个人防护。国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证明,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感染的最关键措施,为了方便记忆,我这里有个口诀: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少出行,人多场所戴口罩、咳嗽礼仪讲卫生。具体解释一下,一是勤洗手,就是做好手卫生。二是加强居室的通风清洁,每天开窗通风两到三次。三是不扎堆,减少与人近距离接触,减少聚餐聚会,保持人均距离一米的安全距离之上。四是减少出行,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五是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人多的工作场所以及室内的公共场所时,都要佩戴口罩。六是注意咳嗽礼仪,打喷嚏或者咳嗽的时候,用手肘或者纸巾遮住。

第二,建议减少非必要的出行。因为长时间乘坐密闭的交通工具,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如非十分必须,建议减少或者暂停出行安排,减少旅途导致的感染风险。从个人角度来说,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聚集聚会,即使是在疫情十分高发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第三,要关注健康科普知识,做好体温监测。建议大家主动通过官方渠道来了解当地的疫情变化,来学习了解健康科普知识和预防知识,如果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这些可疑症状时,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互联网咨询,必要时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要注意做好防护,紧急情况下可以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寻求帮助。

援鄂医疗队撤离:截至20日已撤离了1.2万名医务人员

据郭燕红介绍,援鄂医疗队从17日开始进行撤离,截至今天已经撤离了1.2万名援鄂医务人员,他们主要是在方舱医院和非重症定点收治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按照工作计划,我们还将安排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以及高水平的重症救治团队,留守和坚持坚守在重症定点收治的医院,直到患者的救治任务特别是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全部完成以后再予撤离。

各地对接援鄂医疗队回家的这项工作都特别重视,精细地制定了一揽子计划,包括他们回来以后隔离休养,包括组织医疗小组提供医疗观察,以及对他们的生活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他们结束隔离和休养的过程当中,还要进行体检,来确保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重返工作岗位。

对于4.2万援鄂医疗队员零感染的情况,郭燕红表示,应该说是通过多措并举,实现了这样一个零感染打胜仗的目标。措施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我们下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特别是在医务人员的防护上,包括防护用品如何使用,以及如何防护,防护的流程,通过这些相关的标准、规范指南,来指导各地,让我们医务人员加强科学的防护工作。

第二,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我们下发了一系列相关的要求,在医院感染预防与防护上,包括我们医院的区域设置,对于呼吸道疾病的“三区两通道”,以及包括标准预防加额外预防的一些原则的落实,来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三,我们派出了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的专家组,这些专家组一方面在湖北、武汉直接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另外他们还承担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我们所有援鄂医疗队投入工作岗位之前,要对医疗队进行相应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这些防护的原则、流程和如何使用防护物品。另外,防护物资的保障也是必不可缺的。通过各个部门的齐心努力,在短时间内调集了大量防护物资投往一线,使得一线的医务人员能够有充足的防护物资使用。

此外,这个疾病是个新发传染病,对于新发传染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和全面,这也是我们制定科学防护措施的必备的基础工作。

重症治疗: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重症治疗的情况,王贵强介绍称,首先,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针对这类疾病,我们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对症支持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常常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患者,所以,我们根据前期总结的一系列经验,尤其是湖北、武汉前线的救治经验,在诊疗方案中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法,包括:对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采取多学科诊疗模式。所以在前方,重症患者的救治,我们是有一个团队的,包括感染、呼吸、ICU专家,也包括心脏、血液、肾脏等专业的相关专家,因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尽管是以肺损害为主,但是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都有可能受到伤害,需要对疾病的救治采取综合诊疗的策略。

除此之外,通过经验的积累,我们还出台了专门针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除了氧疗以外,我们还强调了血浆置换、血液净化治疗,托珠单抗治疗,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等,通过这一系列办法,来提高重症、危重症治疗的效率。

在救治过程中,我们还强调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插管上呼吸的病人,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刚才强调了,氧疗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区分了不同层次的氧疗措施。针对一般效果不好的,我们需要插管。在湖北地区,我们专门有团队负责插管,因为这个操作本身技术含量比较高,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所以我们有插管小分队,奔行于各个不同的医院中,发挥这方面的救治作用。

当然,这个病还是有很多未知数的,现在仍然还在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一些药物,一些新的诊疗技术,也都在进行相应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能得到一些更精准的诊疗办法,来指导救治。实际目前的办法,应该说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现在病亡率的情况逐渐下降,治愈率逐渐增加。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研究,形成更精准的诊疗方案。

核酸检测: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批准了12个核酸检测试剂、8个抗体检测试剂

冯录召表示,当前批准上市的新冠肺炎检测试剂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核酸检测试剂,一类是抗体检测试剂。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批准了12个核酸检测试剂,8个抗体检测试剂,其中抗体检测试剂里又包括胶体金法5种、磁微粒化学发光法3种。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和研发工作的进展,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检测试剂和方法投入使用。

据介绍,第一类的核酸检测过程包括标本处理、核酸提取,进行PCR检测等多个步骤,平均检测时间需要2-3个小时。由于它是直接对我们采集标本中的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特异性强,敏感度相对较高,是当前主要的检测手段。

第二种抗体检测,包括胶体金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其中胶体金法平均检测时间15分钟左右。一滴血可在15分钟用肉眼能观察到检测结果,应该就是胶体金法,但是如果使用的是血清而不是全血,这个血清处理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用全血就是15分钟左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一般需要30—60分钟,抗体检测是对人体血液中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在疾病的感染早期,人体内可能还没有产生抗体,所以它存在检测的窗口期。因此,抗体检测可用于对核酸检测阴性的病例进行辅助诊断,也可以对病例进行排查筛查,但是还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方法。

出院患者:需居家观察14天  避免复阳风险

对于多地出现的出院病例复检核酸阳性的情况,王贵强称,我们确实也注意到了复阳的情况。对于新冠肺炎,包括出院患者的转归目前还在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掌握它的特点和规律。针对这种情况,在3月3日第七版诊疗方案中已经有所体现。其中我们强调,在采集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时,最好选择下呼吸道标本,包括痰和下呼吸道的肺泡灌洗液等等。

第二方面,我们在诊疗方案里强调了,出院标准是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出院以后,还要求患者居家观察14天,这14天也是避免复阳可能造成再传染、疾病发生发展的风险,也是针对性的。这里面我们强调患者在家里要做好自我隔离,戴口罩,与家人分餐,最好在有通风条件的居室里单独居住,同时也强调做好手卫生等等一系列措施,也是针对这种复阳的人群潜在的传播风险和疾病进展风险来制定的。目前有报告的复阳比例并不是很高,当然最终比例有多少,可能需要等疫情过去以后,通过完整的大数据,才能看它的百分比到底是多少。

王贵强表示,现在的比例,都是基于现有数据的统计。但总体来看,复阳比例是很低的,到目前也没有发现复阳病例造成再传播的报告。复阳病例核酸检测阳性,是核酸片段还是完整病毒颗粒,我们有几个团队都在加紧研究当中。有些数据提到,有一少部分确实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测到了整个病毒基因序列,提示他可能是有传染性的,但从正在做病毒分离工作的团队那里,目前还没有从复阳人群里分离到病毒的报告,相关工作还在继续推动。

当然,对于这部分人群,我们强调观察隔离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复阳,且有症状、有临床表现了,建议到定点医院及时进行诊治。

此外,对于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郭燕红则介绍称,首先出院前要做好对患者的综合评估,明确后续跟踪随访的事项,安排好出院以后2-4周的复诊计划,所以在出院前,我们的定点医院要做好这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出院时,主要做好交接,我们的定点医院要把出院患者的病情和信息推送到这个患者所在社区,居家隔离,或者回隔离点,进行集中的隔离,对这些机构所在的居委会和基层医疗机构,要把这些信息推送给他,形成一个有效的交接,让我们对患者的隔离管理、随访复诊、健康监测、康复医疗能够形成一个连续过程。

出院以后,一方面要指导患者严格实施好14天的隔离观察,另外了解他的健康状况,同时要提醒他,在两周到四周的时候进行复诊复查。所以说,出院后的隔离管理和随访复诊、健康监测、康复医疗这都是我们出院后对患者跟踪随访和健康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主要累及肺脏  累及神经系统概率总体不高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会否攻击神经系统的问题,王贵强表示,地坛医院报道的一例病例是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他是在治疗过程出现了抽搐、意识障碍,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所以,医生们做了脑脊液的检测,在脑脊液里确实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提示这种病毒可能是导致中枢神经的表现的原因。我们说很多病毒性疾病都可以累及到神经系统,病毒进入到血液循环,发生病毒血症,突破了血脑屏障,进入到颅内,就可能导致脑炎、脑膜炎。

王贵强也表示,很多病毒感染的疾病,包括像流感、手足口病等等都是可以累及到神经系统。但这累及的概率总体不是特别高,因为它需要进入血液循环,又需要突破血脑屏障。所以,从地坛医院来看,其发生的概率也不是很高。地坛医院一共收治了150多例新冠肺炎患者,目前只有这一例是明确的病毒导致了神经系统受累。但是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是可以累及到神经系统的。在临床救治方面,也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参考,比如说出现神志改变或特异的体征,在临床中要监测这些神经系统受累的相关指标,并及时进行干预。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以后,可能出现脑水肿甚至脑疝,危及生命,所以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导致病人的死亡。

当然从目前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后,主要还是累及肺脏。从病例解剖上也看到对其他脏器也有受累。但这些脏器的受累,是因是果现在很多的科学家、临床医生都在进行相应的研究,希望能够尽快拿出一些很好的研究报告,来指导临床实践,精准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健康通行码:绝大多数地区的健康通行码可以实现一码通行

毛群安介绍称,首先,我们实现了基础数据的互认共享。在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发布了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可能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县域疫情风险等级数据库,这样就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统一互认。截至昨天,各地区共调用了12.89亿次。

第二,推动健康通行码的技术互通。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了各地跨省份互认共享的三种路径,请各个省结合本地的实际来选择实施。第一种,在不改变地方现有的健康通行码的情况下,通过跨地区防疫健康信息的数据共享,能够在本地的健康通行码中增加跨地区的互认功能。第二种,在各地健康通行码与全国一体化平台的防疫信息码对接,以全国一体化平台上的防疫信息码为中介进行转换,从而实现跨地区的健康通行码互认。第三种,对那些没有建立本地健康通行码的地区,可以直接采用全国一体化平台上的防疫信息码。同时,结合本地的防疫健康相关信息,实现跨地区的互通互认。目前,各省已经完成了技术对接和应用改造。

第三,推动健康通行码一码通行。健康通行码互认的难点主要是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的不同,目前全国低风险县域已占98%,各省份正在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和内容要求,加快向全国一体化平台汇聚本地区防疫健康信息的目录。各地依托全国一体化平台,正在深入推广健康通行码互信互认应用,作为在交通卡口、居住小区、工厂厂区以及一些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通行凭证。截至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健康通行码可以实现一码通行。

低风险地区复工复产:按照职业健康规范要求佩戴口罩

王斌表示,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低风险地区,为了进一步推进这些低风险地区的复工复产,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从员工的健康管理、定点就医、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清洁消毒、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和发现病例后的应对措施,提出了方方面面的要求。

据介绍,总体分开,第一,对来自高、中风险地区以及境外人员,要按照属地要求做好健康管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人员,如果没有可疑症状无需采取隔离措施。第二,对低风险地区,那些从事接触粉尘、化学毒物这些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要按照职业健康规范要求佩戴口罩,其他员工可以不佩戴口罩。具体要求由各地区、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第三,目前还在从事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职业暴露人员,还是要按照《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要求佩戴口罩。

餐饮业:有序放开  尽量实行预约或者错峰就餐

王斌表示,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餐饮业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服务行业,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求各地一定要在当地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统一要求下,结合疫情态势,做好有序地放开。在放开的过程中,应该做到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这些餐饮业经营单位要落实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在恢复营业前,要对营业场所也就是大堂、包间这样的地方,还包括厨房的一系列设施设备,包括餐具,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营业的时候,要在餐厅或者食堂门口,安排专人对进入到餐厅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才可以进入餐厅。进入餐厅的人数要进行控制,尽量实行预约或者错峰就餐,同时餐桌之间要加大间隔,加强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确保场所里面洗手设施正常运行,方便人们洗手。在收银台、洗手间这样的一些地方,一定要配备速干的手消毒剂。

第二方面,餐饮从业人员在上岗的时候要佩戴口罩,要做好健康监测和手卫生。加工的食物要注意生熟分开,畜禽肉、蛋类务必要煮熟煮透,每天要定时对厨房和餐厅的环境和设施、餐饮具、门把手、电梯间、公共卫生间进行清洁消毒。

第三方面,公众在就餐的时候要做好个人防护,餐前要洗手,排队要保持一米以上的间距,同时我们推荐分餐,使用公筷。

《传染病防治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王晨光介绍称,最近各地有多起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的事件,传染病防治是涉及公众健康的大事,也就是涉及到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社会组织,需要所有的公民参与。疫情防控最有效的一个措施,就是切断病毒的传播渠道,为此就需要发现、追踪、分析病毒的传播渠道,这样才能有效地切断它的传播渠道。那就涉及到我们公民都要按照法律的规定,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这样一个过程中,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法律对公民的义务有哪些规定呢?《传染病防治法》第12条讲得很清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如果违反了这样一个法律规定,根据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两高两部”发布的意见,也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具有下列两种情形之一,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包括:(一)已经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其他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依照刑法第330条的规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各种防控措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得以有效地实施。但是近期确实出现了确诊患者隐瞒行踪、隐瞒症状等极少数事例,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已对上述行为进行了及时立案和处理。个人行踪和身体状况虽然属于个人的隐私,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隐瞒这些信息,都会影响对病毒传播渠道的跟踪和了解,就可能对他人健康包括自己亲友的健康和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每个公民都应当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依法如实报告旅行史、居住史、体温检测、症状等情况,履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等法定义务,自觉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汤艺甜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