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下午,北京市举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社区防控组和社区防控工作基层工作者发布并讲述基层防疫故事。
目前共有82.7万返京人员处于14天居家观察期
发布会上,市社区防控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彤军介绍称,面对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仍需以实干砥砺前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截至目前,82.7万返京人员正处于14天居家观察,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范境外疫情输入,三者叠加的风险、点位上暴发性风险依然存在,三线作战的压力还很大。全市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时候。
下一阶段,我们将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把握关键环节,更加注重回应群众诉求,推动社区防控各项举措落实落细,坚决守住首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一是慎终如始不松劲。尽管首都防控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我们仍要保持清醒,始终牢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毫不犹豫、毫不懈怠、毫不放松地抓好社区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特别是对近期出现的一些地区不戴口罩、人员聚集、扎堆聊天等问题,要积极劝导、耐心劝阻。坚持就是胜利!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们,不要放松警惕,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做好自身防护,不要让大家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功亏一篑。
二是统筹施策更精准。社区防控点多面广,前期工作也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尽管都是个案,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将举一反三,加强大数据分析,实现人员排查更加精准,严格落实返京人员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要求,强化居家观察人员服务保障,努力使社区防控措施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三是聚焦重点再落实。对“三无”小区,将通过增派力量,发动党员群众值守,增设硬质隔离设施,以楼栋、楼门为单位进行管控等方式,确保全面落实封闭式管理;对城乡结合部人口倒挂村,将进一步做好村内出租房和租户排查登记,及时掌握返京人员情况,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来自和去过疫情严重国家的入境抵京人员,做好隔离观察的服务管理,严防疫情输入风险。
冬渐远,春已至。我们坚信疫情防控必将取得最终胜利。
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数电灯,入户走访,纳入台账管理
市社区防控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彤军介绍称,守住社区防疫一线,靠科技、靠政策、靠制度、更要用情用心。在机场、车站、市场等人员密集地区广泛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设备,提高防控精度和工作效率;研发智能机器人语音外呼系统、可视门铃等,提高居家观察人员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依托大数据技术手段,开发“疫情跟踪数据报送系统”和“京心相助”“北京健康宝”等小程序,实现返京人员自主登记信息直接入库,自主查询个人健康状态标识,既提升了数据质量效率,又减轻了基层填表统计负担。
为了确保防疫数据的精准,社区工作者白天走街入户排查,仔细核对每一户信息,晚上骑着电动车,挨家挨户数电灯,发现有亮灯的住户,立即入户走访,纳入台账管理。
面对老城平房院落人口多、面积大、情况复杂的状况,社区书记们自有当家人的智慧。他们根据是否有外来租户居住、是否有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有人员离京等信息,用红、橙、粉等不同颜色,对每一个院落进行分级分类管理,让疫情防控更加精准。
2月6日,北京,鹅毛大雪,夜间最低温度降到零下7℃。深夜里,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24小时不断岗。他们是北京最美的“守夜人”。
为做好返京人员居家观察服务保障,各社区组织力量,开展一对一“管家式”服务,想方设法解决居家观察人员的“菜篮子”“米袋子”问题。有的为居家观察人员微信“代购”,有的提供送菜上门、消毒和代扔垃圾,有的设立免费心理热线,为居家观察人员进行心理安抚,真正做到“隔疫不隔爱”。
社区防控工作强度大,社区工作人员的心里压力也很大,但他们无怨无悔,很多社区工作人员说,“都是应该做的”“我们多做一分,疫情风险就会少一分”。
北京18.9万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打造红色“防护墙”
张彤军表示,防控疫情,全市共有社区(村)工作者、物业工作人员、保安、下沉干部、在职党员、楼门长、志愿者、热心群众等各类防控力量近百万人参与,共铸首都社区防控的铜墙铁壁。
下沉干部是社区防控的常驻力量。市区两级选派的7.4万名干部全都已经到岗,实现了每个社区(村)至少一名区直机关干部、一名街乡干部、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派驻包联全覆盖。
在职党员是社区防控的有效补充。全市18.9万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广泛开展“党员顶岗一日、社工轮休一天”活动,打造红色“防护墙”。“夫妻档”“父子兵”纷纷加入防控一线,与社区工作者打好“组合拳”,劳逸结合,助力社区防控持久战。
物业工作人员、保安是社区防控的重要支撑。16.1万物业工作人员、保安昼夜坚守在工作岗位,认真细致做好卡口登记、人员测温、车辆管理、公共场所消毒等工作,为社区提供了干净、安全的生活环境,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区防控的坚强后盾。数十万楼门长、志愿者、热心群众主动参与进来,邻里守望,开展楼道清洁行动,劝导居民戴口罩、不聚集,服务保障居家观察人员。有的居民还自发捐款捐物,有的给值守人员送上热腾腾的饺子、元宵。还有台下的媒体工作者,你们积极宣传防疫知识,传递正能量……
战“疫”前线,党旗高扬。广大党员在防控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尽职尽责,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3762名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新递交入党申请书,86名在防控一线表现非常突出、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员“火线入党”,其中17人为北京市派往湖北医疗队的医护工作人员。
这场战“疫”,是一次全民战役,人人有责,人人都是战斗员。我们欢迎更多的群众、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够参与进来,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共同守护好咱们自己的家园!
三个“关键词”,勾勒社区防疫45个难忘日夜
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安慧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彭立新称,她所在的社区地处奥运功能区核心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共有14栋居民楼及10栋商用办公楼,共有居民6415人,党员345名,党支部8个,驻区社会单位81家。社区规模大、人口多、构成复杂,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很大。
从1月22日启动防控到今天,我们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了一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人民战争,经历了45个难忘的日日夜夜,让我印象最深的是3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份责任,首先就体现在入户排查上。我们社区共有居民2570户,出租户达到675户、占到了1/4,外地返京人员有300多人。只有把每家每户的情况弄清楚,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工作。第一轮排查是从大年三十开始的,在万家团圆的时候,我们在京的10名社工全体停休,放弃与家人的团聚,一户一户去敲门。过年期间很多家里没人,敲开门的也很恐慌,有的隔着防盗门、带着护目镜和我们说话,还有的干脆不开门,甚至有居民抱怨说“现在疫情都这样了,你们还敲什么门啊?再来我就投诉你们!”第一轮排查没有做透,下一步怎么办?怎么能精准掌握每户居民的情况?我们反复研究,决定采用网格化、地毯式的方法,开始第二轮摸排。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初步摸排,建立台账;再由网格员分片包干,对没有联系上、情况不清楚的居民,“白天去敲门、晚上看亮灯”,实现了100%摸排。在此基础上,还制作了一张“社区疫情排查图”,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比如,蓝色是没有敲开门的,我们还要持续联系、锲而不舍;黄色是321名返京人员,标上观察日期,要做好居家观察的服务和监督。这张图就是疫情防控的“战术图”,该怎么做工作,“一目了然”。
第二个关键词是“整合”。社区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必须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安慧里社区不是一个独立小区,和其他两个小区连在一起,人流车流多,管控难度大。我们联合其他两个小区,把小门都封闭,只留三个大门,对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随着返京人员增多,工作量越来越大,仅仅依靠社工和物业,力量远远不够。这时,我们想到了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利用这个平台,把辖区的几十家单位都发动起来,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工事务所、链家门店等,同时把回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和志愿者都组织起来,对管控压力最大的北门,开展“驰援北门”行动,先后有近100名各类人员,分时段、分岗位参与北门值守,就像一场“接力赛”,一棒一棒传下去,确保了小区24小时有人值守,让居民感到了“安全”“踏实”。看到值守人员很辛苦,一些居民自发送来慰问品,东西我们不能收,但从中感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肯定。
第三个关键词是“服务”。受疫情影响,大量返京人员、密接人员、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群体的正常生活遇到困难。如何让居家观察人员安心宅在家、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成为考验社区党委的一个难题。有一个五口之家、老少三代从河南返京,老人便秘,儿子眼睛患病,孩子需要玩具和零食,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较大,快递收发也比较多,但却无法出门。像这样的居家观察人员,社区共有321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建立了“社工包楼”制度,逐户发放“两书两卡”,定期通过电话、微信、入户等方式了解具体困难和生活需求,分类提供采买生活用品、购买药品、收发快递、倒垃圾等“微服务”,有效解决了居家观察人员的后顾之忧。
我们也深刻感受到,疫情之下,社区已经成为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只有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才能人人享有、美美与共。战斗还在继续,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守护好共同的家园!
社区医生曾战非典,17年后再披战袍
“我曾经在非典定点医院战斗过,现在又披上了战袍。” 在发布会上,通州区梨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甘静雯分享了本次疫情期间, 在基层防疫工作中经历的感人故事。
甘静雯称,她是一名社区医生,现在通州区梨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我曾在非典定点医院战斗过,17年后,再次披上战袍,投入到新冠肺炎社区防控工作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百姓密切相关,是为大家提供最直接服务的医疗机构,也成为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防线。大年三十,当老百姓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我们已经返回岗位、全员待命。我们有150多名社区医生,其中年轻人占了80%。说句实在话,我还是非常担心这些孩子的。我们团队中两位90后新手爸爸,家里孩子都在哺乳期。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他们立刻将爱人和孩子送到老人家里,连续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家,孩子生病都没顾得上回去。还有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每天负责接听几十个热线电话,不厌其烦、细致地接听各种电话,有咨询病情的,有咨询消毒的,有咨询防控政策的……有时候一个电话能说上十几、二十几分钟,说话太多,嗓子都哑了,但仍然坚持耐心解答居民问题。
疫情开始之初,面对老百姓对疫情的恐惧,对防控知识的不了解,我们梳理出了疫情症状特点和防疫注意要点,消除老百姓不安和误区。后来又实施了24小时在线咨询、家庭医生随访、身体状况监测等针对居家观察人员的具体举措,同时将居家告知书、居家观察指南等材料通过居委会发放给相关人员。
有一天,我们接到居委会打来的电话,有一个外地返京人员出现体温异常的情况。管片家庭医生第一时间了解他的症状情况和流行病学史。为了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要求,避免家庭集聚感染的风险,我们马上联系了定点发热门诊,将出现症状的先生送到医院进行排查。同时,我们家庭医生又了解到这是一户三口之家,刚从外地返京不久,妻子情绪很不稳定,既担心丈夫的病情,又担心自己和孩子感染的风险。于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安抚好妻子的情绪,医生通过微信和电话与妻子进行沟通解释。一开始她不接电话,但我们的医生并没有气馁,就反复给她电话,最后终于接听后,我们耐心解释由于排查工作需要周期,可以耐心等待,同时教会她隔离防护和消毒知识,避免感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随时关注妻子和孩子各方面状况,居委会还暖心地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慢慢地,妻子的情绪逐渐平复。这时,医院也传来好消息,丈夫的疑似被排除了。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和大家说,如果有了症状,请不要恐慌,要第一时间和卫生服务中心或居委会联系,我们会用专业的知识保障大家的健康。
疫情无情人有情,40多天的并肩前行,我们体会社区医生和居民的心贴得更近了。我的想法很简单,作为一名社区医生,就是要守好社区这道防线,保证咱老百姓的健康和安全。我们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医疗环境、医疗水平比2003年好得多,我们能战胜非典,这次也一定能战胜疫情。
疫情防控靠大家,在这里我也代表基层医务工作者向咱们的居民发出倡议,让我们心连心、手拉手,共同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法官助理当上社区志愿者:守好一方平安、尽好一份责
“我叫白宇,是东城法院刑事审判庭的一名法官助理。在疫情期间,我成为了东四街道豆瓣社区的一名社区志愿者。” 在发布会上,东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白宇分享了自己在志愿服务中的故事。
豆瓣社区是北京核心区里常见的老旧社区,居民楼大多是建国初期建造的步梯楼,社区常驻居民2700多户、8300多人,且以老年人为主。从大年初四开始,白宇就与许多志愿者一道开始了在豆瓣社区的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入户排查。豆瓣社区作为一个老旧社区,排查工作最大的困难的就是没有电梯。“当在1小时内爬了8个6层楼后,我才知道“老社区”远比我们想象得古老,与居民面对面沟通也远非我们想象得那样容易;当我们隔着口罩,气喘吁吁地跟一百多户居民接连交涉之后,才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炸肺”的感觉。”白宇说。
如果说跑楼梯是社区党员志愿者的必修课,那么跑商铺则是参与社区防疫工作的拓展题。为保障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周边一些小型商家仍继续营业。这些场所人口密度大、人口流动性强,病毒传播风险更高。我们一方面提醒居民减少外出,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但责任驱使我们自己又不得不在人流中穿行。社区内外上百家商铺,无论是开放经营,还是闭门休业,都能见到社区党员志愿者的身影。
社区值守是另一项重点任务。正月十五过后,返京人员逐渐增多,根据社区安排,我们又到胡同口、小区门口的返京人员登记处站岗值守,并对“密接”人员进行重点看护。恰逢北京接连降雪、低温、大风,白宇和其他志愿者在风雪中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真切体会到了,再厚的防风服也会有防不住的风,再厚的雪地靴也会有挡不住的冷。“但是,我们的责任心却并未因风雪严寒而有丝毫懈怠。值守期间,我们确保了进入小区的人都查证、测温,重点看护对象始终居家隔离。”
“增强社区居民依法防控意识,也是我格外倾注精力的一项工作。”疫情防控要坚持依法防控,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针对个别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甚至闹情绪等问题,白宇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同事一起印发并张贴普法宣传材料,为居民解释法律法规、解答法律疑问,还结合媒体报道的5起典型刑事案件录制了“法官大讲堂”线上视频课程,在新浪教育上线,提醒广大社区居民在特殊时期自觉自律,不触碰法律底线。
白宇说,回顾过去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历程,我们就是在“奔跑”“值守”“宣讲”的过程中,以义无反顾的姿态负重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好一方平安、尽好一份责。就个人而言,我既付出了辛劳,也磨练了意志;既收获了感动和感悟,也经历了成长与蜕变。我深深体会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无数人在默默奉献,而我只是众多默默奉献者中的一员,做了很小的事情,但我们所有的小贡献连在一起,就汇聚成了战胜疫情的强大中国力量。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志愿服务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也让志愿服务成为首都疫情防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17年从事物业行业,退役军人递上入党申请书
疫情发生后,许多物业人都奋战在社区防疫一线,业主对物业也多了一份理解……在发布会上,长城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物业管理分公司锦秋家园项目部经理溪小军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一名物业工作者。我从事物业行业已17年,虽然早已脱下军装,但军人保家卫国的精神时刻影响着我。” 溪小军说,在这次防控中,社区党委第一时间成立了“战旗”党支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物业和社区、志愿者等,共同投身一线,参与疫情防控。“今天,我主要和大家交流疫情以来,我们的三个“转变”。” 溪小军说。
第一,是“平时”到“战时”的转变。接到防控任务后,我们和社区一起,用最短的时间实施小区出入口封闭管理,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启动逐户排查、登记测温、公共区域消毒等防控工作。面对人手紧缺和物资储备严重不足问题,我们一方面逐一做物业员工的“战时”动员,另一方面,马上采取扫街式采购,我们4个人跑了方圆几公里的所有药店,能想到途径也都想到了,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也就买到了50个口罩。有小区居民知道我们买不到口罩,竟然从自己家里拿出了30个给我们,我们的防控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打响了!
第二,是从“小区门”到“家门”的转变。为了减少业主出行,最大限度降低病毒传播和感染的几率,我们主动联系果蔬供应商,专门为小区业主定制果蔬套餐包,推出“贴心服务送到家”。在承担大量夜间值守任务的同时,物业克服重重困难,每天凌晨,专门安排人员轮留接收供应商送来的菜品,第二天中午前全部送到需要的业主家中,让小区业主可以更安心、放心的“宅”在家里。
第三,是从“质疑”到“信任”的转变。防控初期,很多业主对小区的防控措施不适应不理解,也有些质疑。就拿消毒来说,有人说都闻不见味儿,有人说太呛了,还有人说数次不够,等等。给我们的感觉是无论怎么做都有人不满意。大家付出那么多,感觉一肚子委屈。其实,我也感觉很委屈,但想到业主也有他们的焦虑和顾虑,就理解他们了。我想,只要有人觉得我们做的不够好,就说明我们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我们耐心地跟业主沟通解释,尽最大努力去化解这些情绪。随着我们工作逐步规范,加上社区也不断做居民工作,大家看到了物业人的付出和坚守,由原来的不支持、不配合一点一点转变为了理解、参与、认可甚至称赞。
小区一位大姐还特意给我们送来了口罩、酒精和护目镜等。当听到一句句“谢谢,你们辛苦了”“要保护好自己”,我们感觉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2月6日上午,有一名业主自发在群里以红包形式捐款,说是慰问物业人员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群里捐款红包接连不断,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当业委会将12000元慰问款交到我们手里时,我们心里真的超级暖,内心的那种责任感更强了。
这次疫情,锤炼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使得物业与业主更加亲近团结,与社区更加紧密默契。对于我个人来说,更是一次历练。由于防控初期,小区组建了各方参与的“战旗”党支部,我看到了党组织强大的动员能力和使命担当,我决定递交入党申请书,争取早日入党。下一步,我也将一如既往为小区和业主做好服务!
不久的将来,摘下口罩,让大家看到真诚的笑容
各位能否用一句话说说你们目前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在发布会上,面对这样的提问,社区防控基层工作者们给出了令人动容的答案。
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安慧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彭立新说,我期待疫情结束后,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社区治理,参与社区治理,共建幸福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通州区梨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甘静雯说,我期待春暖花开,期待疫情尽快结束,我也期待所有人都健康、平安。
长城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物业管理分公司锦秋家园项目部经理溪小军说,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能摘下口罩,让所有业主朋友们看到最真诚的微笑、感受到最贴心的服务。
东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东四街道豆瓣社区志愿者白宇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期待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加入志愿者队伍,也期待志愿者精神能照亮社会,温暖你我。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刘翰琳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