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资管新规”要求、压降房地产类业务规模、去通道化等一系列监管措施,令信托行业处在转型调整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来袭更为信托业带来困扰。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为避免疫情传播,多家公司已采取远程面签、远程认购产品的形式,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规避人员聚集风险。但同时带来的则是集合信托募集难、业务衔接缓慢等问题。疫情冲击波过后,如何瞄准新机遇扩展新业务也成为各家信托公司面临的考题。
焦虑:集合信托募集难推进 “冷淡期”还会持续多久
作为一家信托公司的高管,“稳定军心”成为了刘宁(化名)每天必须做的事情,疫情苗头初现时,刘宁就已经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在和公司高管迅速碰头后,大家一致做出了春节前开始安排高管24小时轮流值班的决定,大年初二所有高管必须全部就位。 “目前比较担心的就是员工在家办公的状态可能会导致心态松散。因此,先由高管带头每天到岗,带动员工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正式复工后,紧张工作的状态也随之而来,刚到办公室,刘宁就打开了OA系统检查了一遍所有员工的全部信息,虽然当前采取线上办公方式,但是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能停。每天审批多少文件,怎样进行项目审查,电话会议要强调的文案内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公司总体运转还不错,包括信托项目的审查、公司的办公会、党委会、各部门的管理均比较正常。”她告诉记者,目前都采取大群套小群的工作情况,每一个部门的负责人都建立自己的小群,每天汇报相应的工作、安排哪些部门必须到岗、哪些部门可以线下远程,所有员工都是繁忙的工作状态。
看着公司从初生到发展,刘宁也感触良多,如果没有今年的疫情,她已经想好了2020年的工作计划:推进公司的重大战略发展规划。如今,随着休班同事们的陆续返回,刘宁当前的工作重心聚焦于新业务的正常开展。虽然1月、2月属于信托行业发展的“冷淡期”,但在疫情的波及下,这样的“冷淡期”要延长多久也让她内心感到焦虑。
“集合信托的募集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她对记者说,“现在没办法开展新业务,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推进就能推进的,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企业都没有办公,等疫情过后还是要加大力度展业,现在我们主要还是做好日常维护、业务的衔接、管理的严谨。”目前刘宁所在的信托公司也在加大远程系统的开发力度,不能面谈的全部采用电话、网上录音、录像和手工辅助来保持住原有的客户服务。
深夜合上电脑,刘宁一天的工作才正式结束,没有丝毫的懈怠,她又开始在脑海中描绘第二天的工作。现在基本上没有周六周日的概念。刘宁说:“心态上面还是有一定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相对乐观,毕竟这是一个短期事件,虽然会对业务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总会过去的。”
举措:尽可能支持企业融资 信用优质最先扶持
疫情还要持续多久是李哲(化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信托公司副总,2月3日开始他就已经在线上办公,24小时全天在线,不敢放下手机,全天待命已经是他的常态,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之前,他刚刚放下手头上还未完成的工作。
“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最重要的还是要服从大局。”未来一段时间针对疫情状况的变化,有观点认为最乐观情况下在一季度结束,也有观点认为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在接到反馈“疫情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后”,李哲深深松了一口气,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关注融资方现金流的波动,还有后续相关的销售以及回款情况。
现在常见的操作流程就是信托公司采取远程面签、远程认购产品的形式,尽可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避免疫情对正常工作的影响。在项目融资层面,李哲每天也在及时关注本身项目的风险情况,他深知如果疫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对部分项目兑付造成影响。
虽然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短期的,但企业无疑是受伤最重的,在疫情产生后,企业融资的诉求也随之而来。李哲告诉记者,“信托行业近年来监管趋严,各类条款限制非常严格,信托公司只能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去支持相关企业融资。”
对李哲和他的团队来说,一直关心的事情就是融资方的信用情况,信用能力比较高,负债情况、现金流情况比较好的融资方是优先选择。“这也是不得不做出的决定。”李哲告诉记者,“对融资项目会有比较多的考量,是不是具有一定的价值?风险承受能力究竟如何?都在考虑范围内。”
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一方面,信托公司存续的信托项目风险将有所增加,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房地产、小微金融等业务;另一方面,受地区交通管控、居家办公等因素影响,新业务现场尽调、面签等环节难以展开,新业务的开展在短期内也较为困难。综合来看,信托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将承受更大压力。当前环境下疫情控制形势还未明朗,股票市场短期内将延续震荡局面,且行业板块走势出现明显分化,信托公司标品业务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将更加考验信托公司二级市场投资能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疫情的影响可能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李哲也坚信,如果项目质地足够优质,融资方本身的现金流情况比较好,就很有希望安然度过这次冲击。
前景:募集规模恐缩水 大健康行业面临发展机遇
受春节长假因素影响,1月集合信托发行与成立市场双双下降,据普益标准最新监测数据,1月共有62信托公司发行了1572款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数量环比减少1045款,降幅为39.93%。共有51家信托公司成立了1288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减少877款,降幅为40.51%,共募集资金923.68亿元(不包括未公布募集规模的产品),环比减少704.24亿元,降幅为43.26%。
在疫情仍未有明确拐点的情况下,不少机构人士对2月集合信托市场表现颇为担忧。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今年极为特殊的疫情影响,信托公司各岗位有效复工协作受到挑战,2月的有效工作日预计将大幅缩减,而且业务部门签约难度加大,远程方案尚不够成熟,除了少数创新业务,大规模的传统业务尽职调查过程趋于停滞,集合产品认购客户在疫情期间观望氛围浓厚,2月集合产品市场规模预计会有明显下降。但如果疫情在2月得到控制,虽然在当月对于集合信托业务来说可能导致50%的降幅,但是考虑到后续业务恢复后的业务补偿,预计对于全年的信托总规模影响有限。
也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从业务开展方面,若疫情冲击较大,短期风险项目攀升,可能会对信托公司流动性提出更高要求,进而影响经营业绩。
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有多广,李哲也不敢妄下定论。以他的经验来看,房地产行业受的冲击会比较大。他告诉记者,楼市交易量降下来之后,各家企业的现金流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应该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当前环境下疫情控制形势还未明朗,股票市场短期内将延续震荡局面。”普益标准研究员龙燕表示,且行业板块走势出现明显分化,信托公司标品业务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将更加考验信托公司二级市场投资能力。但她也同时指出,疫情结束后,预计部分行业领域业务机会将陆续涌现,公共卫生、流行病防治等大健康行业将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该领域投融资机会可重点关注;补短板的公路、物流、生态环保、5G等基建领域投资力度或将加强以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基础设施建设类业务面临发展机遇。
而谈到机遇,慈善信托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中国信托业协会发起设立了“中国信托业抗击新型肺炎慈善信托”,1月26日至1月28日短短3天时间内,募集资金达3080万元。截至目前,已联系筛选确定了16个项目,合计金额1301.71万元。其中,6个项目已经落地。“总体而言,在大类投资方面:对未来2年基础建设类后市看好,科技类计算机软硬件服务特别是软件业有较好的增长预期。慈善信托在疫情中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后续也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廖鹤凯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