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北京商场明显恢复了些许生机。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个商圈看到,虽然各大商场的客流依旧不多,但一些网红茶饮、轻食餐厅偶尔会出现排队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复工复产,消费也被随之带动起来,尽管目前人们对于到店购买还比较谨慎,但对于新型消费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热度较高,受到消费者追捧的业态会逐渐复苏,而跟不上消费潮流的一些门店也会加速淘汰。
奶茶消费需求旺
随着城市中各大公司的陆续复工,奶茶、沙拉等食品重新回到年轻消费群体的“菜单”中。北京商报记者走访过程中看到,三里屯太古里的喜茶门前虽没有往日的门庭若市,但依旧有不少消费者及外卖人员在门前等待取餐。据了解,为了避免接触,喜茶太古里店只能选择小程序下单,消费者均在外等候取餐。而在喜茶国瑞购物中心店,记者看到,消费者点单之后不能堂食,只能打包带走。
刘卓澜/摄
三里屯3.3大厦的乐乐茶也有不少消费者等候取餐,值得注意的是,该门店虽然开启了小程序下单,但依旧有不少消费者选择现场下单。同时,记者看到,为了让消费者在排队买单的过程中保持一定距离,三里屯3.3大厦的乐乐茶门店柜台前设置了“一米线”,但时不时仍会出现扎堆现象。
同时,奈雪的茶在年前刚刚进驻中粮祥云小镇,即使仍在疫情期间,消费者对奶茶的热情依旧不减。记者通过奈雪的茶小程序下单了两杯饮品,大约20分钟后顺利拿到奶茶,相比以往的1小时等候时间提高了不少效率。记者在该门店驻足大约十分钟内看到,选择堂食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大约近20人左右,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持较远。出于卫生考虑,奈雪的茶对每个面包都进行了独立包装,方便消费者挑选。
刘卓澜/摄
此外,除了茶饮店外,记者还在三里屯太古里看到,一些轻食餐厅的堂食消费者也逐渐增多,但由于三里屯太古里毗邻使馆区,堂食的大多为外籍消费者。其中,Wagas、新元素等餐厅在3月2日下午时段堂食的消费者大约占整个餐厅的一半面积。据了解,为了保障消费环境安全,三里屯太古里每天在商场各处进行多次消杀工作,并在多个进出口处设置体温检测点、双语提示牌,并对有需要的租户提供抗疫物品协助,保障商户在安全的环境下营业。
以安全为前提
虽然复工潮为商业项目带来了消费回暖,但北京输入型病例的增加使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为了让场内商户享受到复工带来的红利,也保障员工与消费者的安全,各大商场也推出了新举措。
朝阳合生汇在复工之际联合30余家餐饮商户推出工作餐专属群,商家们在群中展示菜品、价位、支付方式等,方便上班一族了解并选购。在配送方面,餐饮商户选择专属配送和第三方平台配送两种方式,配送过程中二次封膜,确保任何一种方式配送都可以最大化减少接触。据了解,随着返工潮的来临,订餐数量已逐渐提升,仅开工第二天,朝阳合生汇的部分商户订餐量已达到200余单。
同时,国贸商城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国贸商城店铺员工复工人数近70%;近90%非餐饮店铺已开业;餐饮租户已开业近70%,其中三分之一只提供外卖服务。例如,花厨国贸店开通外卖服务,消费者通过微信下单,在国贸商圈3公里内可以享受免费配送。鼎泰丰国贸店也推出了“一人食”套餐,方便消费者打包带走或外卖下单。此外,颐堤港也联合商场多家餐饮门店,针对颐堤港一座写字楼人群推出特惠午餐送餐服务,避免聚集用餐。
此外,还有部分商场在收银台等处设置“一米间隔线”,并增设提示牌、安排引导员,引导顾客自觉保持至少一米的间隔距离,按照容纳标准制定限流措施,避免人员发生密切接触。其中,双安商场实施“一米”行动,该商场所有从业人员在商场内尤其是超市、收银等重点区域,要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同时,双安商场通过广播和在重点区域制作并张贴提示标语对顾客、商场从业人员进行提醒。北京百货大楼也在收银台和餐饮门店的明显位置贴出 “保持1.5米安全距离”的提示标语。其中,在百货收银台前划了一米线,同时,餐饮商户推出在点餐处提示排队需间隔一米,以及就餐区域间隔一米以上的举措。
商场应提前“锁客”
复产复工带动消费回暖,疫情加速商业项目转型。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随着各大企业复工,消费者需求也逐渐增长,尤其是在餐饮方面的需求不再拘束于居家时的选择。而茶饮、轻餐的突出表现也是未来消费指数表现的一大预兆。当疫情结束之后,此类新型消费会在短时间内回升,反之,一些传统型消费会被消费者淘汰。例如,目前较为丰富口味的茶饮品牌增长会较为显著,而传统粉冲奶茶或罐装饮品会逐渐淘汰。
赖阳还指出,由于疫情的突发,导致消费者正常购物需求被按下了暂停键,一些计划内的购物清单暂时没有购买渠道去消费,而在疫情过后,时常会出现消费者集中性购买商品的现象,疫情期间的消费需求会被弥补,所以短期内会有一个补偿性消费需求的释放。
此外,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为了抓住疫情后补偿性消费良机,在目前卖场尚未做热,客流依然稀少的情况下,商场需要进一步优化线上场景,不断升级线上营销,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推荐商品,更精准地触达消费者。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还认为,各大商业项目还可以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吸引消费者以及发展会员等举措,提前锁客,积累用户,从消费者的视角编辑线上平台品牌和商品,准确对接购买需求。此外,在线上平台还需要加强梳理业务流程,对导购人员进行话术等技能培训,提高在线销售转化率。
北京商报记者 闫岩 刘卓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