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口罩一下子成为刚需,价格也出现波动。尽管电商、超市等渠道不定期补货,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供不应求。6毛钱进价的口罩卖1元曾被定性为哄抬物价;50只口罩(整盒)500元被举报但超市是在赔本供应。诸多案例将一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口罩到底该不该涨价?涨多少合理?是否允许零售商适当加价?界定哄抬物价的临界点又该在什么标准呢?
口罩到底卖到了什么价位?
2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在淘宝上搜N95口罩,一款原森态的N95口罩售价365元一只,券后价也在315元,据说过滤效果达99.97%,由于是带电过滤,可能贵有贵的道理吧。一款据说上过巴黎时装周的N95口罩售价488,但可以反复戴,滤芯可换,外层面罩也可以洗。基本上,N95口罩售价都在150元以上。
豌豆公主上,目前口罩都在售罄状态。像山本光学N95口罩20枚原价519元,疫情特别价399元,相当于20元一枚。三次元立体防飞沫口罩7个装41元,相当于单只口罩6元左右。欧版FFP2口罩在京东上5只售价249元,单只合算下来在50元左右。
有网友反映,疫情后,口罩价格翻了不止10倍,如今的口罩已经变成了奢侈品。有人调侃,“华为新机不贵,几包口罩就换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支持口罩涨价的人并不少。新浪微博上有人发起了一个“你认为是否应该允许口罩涨价”的调查。在参与的1.2万人中,5986人选择了“不应该,口罩涨价就是发国难财;4478人将票投给了“应该,涨价可以刺激供给,才可以让更多人买到口罩”。
有意思的是,舆论并没有一边倒地支持“不该涨价”,支持两方观点的人在数量上甚至各占了一半。
网友说 “材料涨几倍,叫口罩厂做慈善?”
支持背后是有背景的。今年1月,湖北洪湖一家药店由于以0.6元/只的价格进货,再以1元/只的价格售出,被当地市场管局判定为哄抬价格。根据洪湖市场监管局的说法,0.4元/只的进销价差超过了《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期间有关价格违法行为认定与处理的指导意见》规定的15%标准,因此该药店被判罚合计5万余元。
很多网友为这家药店鸣不平,表示心疼药店。有网友算了笔账:如果按照规定,进价6毛的口罩,加价不超过15%,那最高只能卖6毛9分钱,如果定价7毛都违反了相关规定。而且一个口罩9分钱的加价,卖3万个口罩也只赚不到3000元,药店还面临房租、人工费等成本,压力不小。更不用说,口罩紧缺,上游涨价,药店为了进购口罩,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一不小心就被举报,巨额罚款”,有网友感叹,“药店太难了”。
有口罩业内人士在微博上称,其实口罩原料价格已经上涨了不少。做口罩最主要的材料无纺布和熔喷料,由于需求井喷,一天一个价,每吨单价已从2万涨到了20多万,期货甚至快超过30万了。这也就难怪口罩价格飙升了。
1元口罩之所以获得这么多支持的声音,因为它的价格实在太良心了。市面上的口罩大部分价格并不那么亲民。不少网友吐槽,有的药店一次性医用口罩10块钱一个,N95卖到了39一个。朋友圈里的口罩更是贵得明目张胆。
药店说 “心寒,不敢卖了”
有药店从业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疫情当前,药店店员在保证营业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感染病毒的风险,卖口罩的同时还担心被举报,药店很寒心,不少药店都不敢卖口罩了。一些小药店的店主即便进了口罩也不愿意卖,给周围的朋友分一分就得了。
之前也有媒体采访过某药店采购经理,为什么药店买不到口罩?除了供货商价格上涨,疫情下口罩厂商忙得补不上提供资质文件,销售口罩的审批通不过等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赚钱不盈利。
该采购经理直言,现在从省外购进口罩没有物流途径,物流紧张加上成本很高,进货成本高了几倍到十倍,药店面对两难困境:拿货,要么涨价卖,要不就得亏本。以目前口罩的进货成本计算,哪怕只是为了保本,价格都要涨很多。所以,这家药店也打算不进口罩了。“我们怕被人骂”。
电商说 “物流市场价翻了4-6倍”
洋码头在疫情期间不断从国外寻找口罩货源,进口到国内。他们的物流经理说,国外口罩之所以卖得贵,主要是人工成本增加了,此外还有海外运力短缺、航空仓位紧张等因素。单从物流成本来说,现在比年前已经翻了3倍,而且还是跟航空公司协调的最低优惠价。按照正常市场价,已经翻了4-6倍。正因如此,电商平台上口罩短缺、卖家不发货、买到假口罩的现象居多。
业内人士认为,疫情爆发后,电商平台上的口罩乱象,一部分是由于部分卖家钻空子,另一部分则是作为渠道商的卖家承担了上游工厂与消费者双边的压力。上游厂商由于三倍的人力工资成本和国家征用,无法向渠道商正常交付,作为渠道商的商家在电商平台进行预售后,需要对下单的消费者履约,然而这时上游的工厂已无法顺利交付或已提高价格,渠道商因此无法对已付款的订单进行发货。
对于口罩骗局及乱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2月8日的发布会中表示,要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未按规定取得许可和备案擅自生产销售、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以及过期失效产品等行为。
超市说 "500元50只属于亏本卖"
但是消费者并不了解口罩这些背后的高运营成本。
2月19日,北京华联就被消费者举报部分门店销售的进口口罩每盒(50只)标价500元,价格偏高,而且必须整盒购买。
随后,北京华联发声明澄清称,这批次口罩从荷兰空运进口,由于全球口罩价格上涨,加上国际运费、国际保险费、国内港杂费、通关代理费、门店运作等成本,500元的售价实际上还低于成本。经调查后,海淀区工商分局认定,该批次口罩的进货价为485元/盒,销售价格为500元/盒,因此不构成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
华联超市的口罩价格也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认为,10元一片的口罩价格可以接受,毕竟是从国外进口,眼下又是稀缺物资,近期口罩生产和销售无论是原材料成本还是物流成本都明显上涨。也有人认为,近期市场上海外代购的进口N95口罩单个售价大约是25元,和N95口罩相比,一次性非医用口罩只有薄薄几层,不应该这么贵。
监管机构说 “禁止囤积居奇”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公告中表示,凡捏造、散步涨价信息,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的防疫用品,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串通涨价,以及其他违法价格法律法规的行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典型案例及时予以公开曝光。
此前,北京济民康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丰台区第五十五分店因10只3M防霾口罩标价850元(单只85元)被处以300万元的行政罚款。该事件之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的数据显示,仅1月28日就立案调查15件价格违法案件。
在疫情的复杂情况下,监管机构也随着事态的进展在调整对口罩价格违规的界定标准。洪湖市市场监管局曾处罚了当地一家药店。按照当时《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期间有关价格违法行为认定与处理的指导意见》规定,进销价差不得超过15%标准。药店以0.6元/只的价格进货,以1元/只的价格售出,价差超过上述标准被判罚合计5万余元。 不过,随后公众对该案件存有异议,监管部门也做出调整,对“进销差价不超15%”这一《指导意见》宣布不再执行。
专家说 "交给市场 价格自会回归理性"
各方立场众说纷纭,那么口罩的价格到底应该处于一种什么价位,才是合法又合理呢?我们也请经济专家来给些意见。
·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口罩涨价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经济规律来看,在稀缺的情况下,如果仅仅考虑谁出价高就应该给谁,会导致收入低的人没有口罩可用。
疫情时期,口罩属于防疫物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就决定了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点。要确保人人有口罩,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功能,政府也要发挥作用,这其中要把握好度。之前媒体报道,进价0.6元的口罩卖一元都被指为哄抬价格,这需要认真思考,不该简单化看待问题。
任何经营都需要获得合理的利润。一件商品的议价空间,不是由管理部门说了算,但也不是经营者随心所欲制定的。它必然是在一定范围内,经营者对市场不断地试探的结果。
目前,不少原本做服装的企业都开始生产口罩,特别是一些小企业,本身赚的就是微利,如果口罩零售价被管控得过于严格,这些企业将很难存活。过于低廉的价格还会加剧口罩囤积,导致真正需要口罩的人买不到或者只能出高价购买。疫情管控期间,政府部门一方面要依法管控,打击哄抬防疫用品价格行为,制止经营者牟取暴利,但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价格干预不伤害经营企业销售商品的积极性,让经营者有合理利润空间。在保基本的前提下,用好市场机制。
· 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
对于口罩这样的防疫物资,不应该对价格进行过度限制,而是应该把价格管控放开,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供求机制,让口罩的价格自然回落。疫情时期,简单地用15%这样的进销价差去约束零售商定价,无论对零售商、口罩生产企业来说都会导致双输的结果。
疫情期间,口罩厂家需要召回员工加班生产,支付加班费。出于安全考虑,特殊时期员工的食宿也要另作安排,这对企业来说也会额外的支出。加上疫情期物流更高昂的物流成本,整体成本势必会大幅提升。而口罩进入零售终端,又会产生新一轮运营成本的叠加,如果按不高于15%的进销差价销售口罩,无法覆盖这些成本,零售商基本上属于亏本卖。
过度限价,一方面会伤害零售商销售口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压低的终端价格反馈到生产端,会进一步压缩生产商的利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不愿意再投入生产口罩。这样一来,市场上的口罩投放量就会更少。
而放开价格限制,允许零售商适度加价,如果加价幅度在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必然市场会埋单。零售商赚到利润,才能持续地投入进货,甚至可能会以更高的进价刺激生产商加大产出,市场上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口罩,之前哄抬价格的黄牛、微商自然就没有了土壤。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孔瑶瑶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