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据杂志

大姑大姨,未经证实的防疫信息能不发了吗?

出处: 作者: 网编:姜子谦 2020-02-07

66.png

“疫情期间自来水中加大氯气注入,大家在用水时要把水装出来,最少静置两小时以上再用”,这是小刘家族群里今天一位长辈发出的信息,小刘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复,因为他知道很快相关的辟谣新闻就会出现。

WechatIMG1606.jpeg

小刘家族群里发的来源于“朋友”的疫情相关消息

小刘向《数据》记者无奈地表示,现在他经常要做的,就是看到长辈们发可疑防疫实用贴时,先截图保存,然后等相关辟谣信息出现后,再转发到家族群。

WechatIMG1607.jpeg

关于自来水的消息很快被证明是谣言

小刘无奈地表示,这次疫情期间才知道家里长辈有如此“广阔的人脉”,这些长辈转发的很多信息,开头都是类似“我在美国医院的朋友告诉我”、“我在自来水厂工作的朋友告诉我”、“我在中医坐诊的朋友告诉我”,虽然小刘也知道长辈们转发这些信息都是出于善意,但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在制造新的恐慌。

除了这些帖子,不少人的家族群里每天还会有大量所谓的“防疫实用贴”,但这些帖子里的方法实际能产生多大作用,小张深有体会。

在疫情爆发初期,小张出现了感冒症状,有些担心的她开始查询大量防疫实用贴,甚至家人知道后也按照各种偏方给小张送来艾草以及各种不认识的中草药,有点恐慌的小张也一一尝试,但一直未见效果,后来小张放弃了这些偏方,踏踏实实吃了几天感冒药,症状很快就消除了。

从疫情爆发初期,相关的防疫措施信息数不胜数,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确实真假难辨,对此小刘也表示,此前长辈在群里发的各种类似“喝绿茶”、“泡生姜”、“蒸桑拿”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时,他都会及时转发相关辟谣帖。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前段时间“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被很多官方媒体转发,这让一直努力辟谣的小刘彻底懵了圈。

“我判断信息是否真实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消息来源,所以当官方媒体都开始转发时,我都怀疑是不是自己辟谣辟错了”。

67.png

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也不难解释,《数据》记者通过清博舆情监测后台搜索“疫情情况”和“防疫措施”这两个关键词时就能看到,这两类信息传播曲线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们对于防疫措施的关注度与对疫情的关注度是完全同步的

WechatIMG725-1.png

疫情防护措施与疫情的关注曲线保持一致

此外,根据清博大数据监测的词云显示,对于防疫措施,被提及频次最高的词语中,“口罩”、“武汉”、“消毒液”、“来源”、“密切接触”等均名列前茅。

WechatIMG727-3.png

防疫措施相关词云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关于防疫措施信息的主要来源城市并不是疫情主角湖北,而是北京、广东等省市。数据显示,仅北京在短短8天内就发布了多达130多万条的相关信息,广东则以69万条的数量位居第二,山东省也是这次疫情期间第三大发布防疫措施消息的省份。

WechatIMG728-5.png

发布信息中“防疫措施”关键词最多的省市

对于防疫信息,在真假难辨的前提下,为何还会得到如此广阔的传播空间?

对此一位舆情专家向《数据》记者表示,各种自媒体的兴起让网络言论的消息来源有了指数级上升,相比于非典时期,使用电脑获取信息的人还属于小众。但当下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效益,早已远超于PC端和线下面对面的消息传播,在全民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传播者,这就给网络舆论监控带来很大挑战

同时这位专家也指出,当下绝大多数网民并没有接触真实信源的机会,对于像疫情防护和治疗这样的专业知识更是没有判别真伪的能力,所以在恐慌中凭借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进行转发,自然也会导致很多虚假信息被大范围扩散。

68.png

不过也有相关人士直言,网民只是造成信息混乱的其中一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威机构、权威人士方面不能及时发布老百姓需要的声音。尤其在重大灾害面前,其实市民们最渴望的,是权威声音

比如此前钟南山院士的发声让社会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传人”;研究机构的发声让人们知道要远离野味;相关辟谣平台明确了“双黄连未被证实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只有权威声音及时出现,才能让虚假信息得到一一破解

对此清博大数据创新院执行院长李祖希也对《数据》记者表示,“真假难辨不可怕,问题在于不去辨真假,不去辨真假原因在于没有权威、全面的指导信息满足大家的实际和心理需求,信息饥渴不能正常满足,大家就会照单全收”。

其实疫情防控的舆论混乱,也只是当下社会民众对信息恐慌的一个缩影。人人都希望可以理性看待所有问题,但无论从舆情传播角度还是心理学角度,让受众冷静下来的前提,也一定是让受众感到自己确实拥有了充分的知情权。

令人欣慰的是,在疫情期间,还是有各类辟谣信息平台做到了及时发布,其中不仅有官方进行辟谣,更有许多互联网平台都开通了辟谣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市民们甄别了信息真假。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图片数据来源:清博大数据)

文字丨小罗号

编辑丨东青

700做好防护 共度难关.jpg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