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夜经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是要表现不同商圈的特色,因地制宜。对于决策者来说,不能简单地把夜经济理解为延长营业时间。对于拥有多业态的商圈管理者来说,要考虑如何适应当下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发挥不同业态之间的联动作用,细化管理内容和服务形态,推动整体效益的提升,这一点至关重要。
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 赖阳
不同商圈的目标人群不同
事实上,不同的商业区应当要寻找到符合自身特质的消费人群,让人们停下脚步沉浸在体验文化之中。具体来说,比如大栅栏、前门大街这一片区域,作为北京人历史上最著名的商业街,难以吸引游客留下来,那么能否考虑逐渐转型,吸引当地人在此休闲娱乐呢?例如北京人喜欢的传统戏园文化,可以尝试和时尚融合,去满足当今消费者注重文化底蕴感受,又关注休闲体验氛围和环境的需求。而像鼓楼一带,展示的是北京的传统胡同文化。那么挖掘当地历史故事建立博物馆,邀请艺术家建立工作室,搭建客栈吸引爱彼迎的背包客,开展文创方面的讲座等业态,则能真正将胡同夜生活和历史氛围融合。
现在市民的生活越来越看重文化、看重艺术、看重儿童的成长,一些时尚性的画展、电影的首映礼以及儿童小剧场都是能让消费者停留的活动。总而言之,量体裁衣地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体验业态,才能让人群留下来。
中购联购物中心委员会主任 郭增利
尊重夜经济属地特点
目前重点发展的“夜京城”地标、商圈、生活圈以东部方向、东北方向为主。从目前的区域划分来看,每个地区都具有属地特点,发展夜经济的方向自然也有所差异。北京南城商业项目需要进一步增加,西城的商业发展要注重原创性。南城以居民为主,西城有不少机关单位,两处消费人群不同;基于不同的特点,每个区域发展夜经济时也应有独立的发展定位,而不是简单地复制样板区域的运营模式。
例如华熙LIVE有众多体育活动在服务非属地居民的消费需求时,也要满足“属地”居民的需求,使项目融入到西城的夜生活中。如果是非重要的商圈,想要发展好夜经济就应强调便利性,因为一旦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酒吧、便利店、餐厅等商业业态超过5公里,将会抑制消费需求。这也就要求非重要的商圈通过提高便利程度实现真正属地化。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张佰瑞
因地制宜发展商圈夜经济
我认为不同区域的夜经济差异化既包含业态的差异,还有管理主体差异。首先,因为区域差异,消费者群体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因此涉及的商业业态也随之变化。比如在社区区域中,业态需要符合居民的生活,而像演艺类等嘈杂的类型就不适合社区环境。除此之外,不同区域的管理力量也不同。到底是政府城管,还是乡镇街道,这一片区域到底谁负责,社会管理主体也需要分清。其次,管理的内容包括什么,要进行差异化和细化的研究,而不能只采取一种管理模式。
其实,复合业态是产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向,包括空间的融合以及产品本身的融合。因此在发展夜经济时,面对多元的业态融合,需要将区域差异和管理主体差异考虑进去,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