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规模经济的两个基础指标——用户数量和用户时长,在最近一两年相继放缓了增速,甚至可以说触及了想象力的天花板。
按照调研机构QuestMobile的最新数据,2019年至今,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用户仅增长了200万,人均单日时长仅增加了18分钟。要知道,这两项数据的基数已经分别达到11亿和6个小时,更高速度的增长变得不再可能。
互联网活跃用户数量不可能超过人口总量,网民也不可能也不应该每天不吃不喝不睡觉地上网。因此,对于互联网而言,新常态已成定局:人口红利消失、时长红利渐微,互联网竞争走向存量市场。
存量市场,往往意味着零和博弈,也就容易出现妖魔鬼怪。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有很多噱头大于实际的策略,起到了一定的历史意义。比如将“免费”延伸出五花八门的补贴大战、优惠大战:战火还在燃烧的“双11五折狂欢节”如是,滴滴、摩拜战斗过的十几亿出行补贴如是,腾讯、阿里、百度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春节红包亦如是。
这些行为有“疯狂”的一面,但总体可控,对于企业、产业的发展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归根到底,这些行为存在于互联网规模经济的上升期,参与方有可追求的用户数量和用户时长,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去消化和反馈。
但今天,为用户数量和用户时长操碎了心,也未必换来好结果。甚至一些创业者的行为,已经趋向于无效用户和无效时长,比如看新闻领红包、走路领现金……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明白,无论电商5折促销,还是打车软件重金补贴,瞄准的核心还是经济行为本身,即让用户去消费、去打车,进而推动整条产业链的车轮前行。
但无论是看新闻领红包还是走路领现金,除了企业发福利本身,完全看不到用户这种行为对某类产业本身的促进作用,如果有用也只是企业与竞品PK的手段。
在笔者看来,瞄准下沉市场和五环外的生意,“走路赚钱”在制造一种虚假用户增量和用户时长,更何况所谓的每天收入几十块根本不存在。以至于有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类似于“趣步”的产品,已经背上了拉人头传销的罪名。
可以预见,在持续的存量市场竞争中,为了捕获用户数量和时长,走路赚钱这类“假补贴”会越来越多。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业务基础,这类创新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广告骗局。
互联网的一次点击,广告主出价5元,其中4元直接给用户发红包。看起来模式完美,但如果这个点击只是为了领红包,而不是点击本身的内容价值,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交易的参与方没有一个满意。
如果这种伪流量伪时长生意成立,视频网站又何苦死磕内容制作,BAT又何苦拼命技术创新。
对于用户而言,可以坚信,自己的“人头”和时长会越来越值钱。尤其是在个人隐私信息授权的背景下,一天几块钱红包作为唯一价值的产品,一定不是好产品。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