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财经 > 保险

险企提前备战2020“开门红” 年金险能否撑起半边天

出处:保险周刊 作者: 陈婷婷 李皓洁 网编:段跃 2019-10-09

进入四季度,险企开始为下一年的业务发展做准备。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中国人寿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股份”)于近日推出业内首款2020年“开门红”产品“鑫享至尊(庆典版)”,打响人身险备战“开门红”第一枪。市场人士更为关心的是,不同于去年,在“高息”受限的2020年,年金险能否继续撑起半边天?加之险企应对“开门红”策略有所分化,今年的“开门红”能否继续红?

寿险老大哥带头打响“第一枪”

相比去年保险业“开门红”的姗姗来迟,2020年“开门红”来得早了一些。国寿股份近日推出“鑫享至尊(庆典版)”,率先启动了2020年“开门红”。

通常“开门红”都是在险企当年任务完成后才会开始,由此推断国寿股份今年的业绩应该不会差。数据显示,国寿股份今年前8个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432.49亿元,同比增长5.08%,同时保户投资款本年新增交费342.3亿元,同比增长7.17%。

值得一提的是,国寿股份曾在2019年“开门红”中成绩亮眼。一季度该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723.53亿元,同比增长11.9%,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8.3%,归母净利润260.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2.6%。

对此,国寿股份总裁苏恒轩曾表示,2019年“开门红”,公司坚持突出价值,业务多元。在组织“开门红”时,呈现精心企划、搞资负联动、对产品的销售严格控制风险等特点。

不过,据记者了解,除国寿股份外,目前真正传统意义上启动“开门红”的险企并不多,但现阶段,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在推行“开门红”核保宽松政策。

而据天风证券预计,今年国寿、太保、新华等公司领导层均有所变化,使得对明年保费增长的诉求更强,会较去年提前开启“开门红”,其中太保产品竞争力将高于去年且基数最低。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咨询太保、新华方面,两家公司均表示还未启动“开门红”。

年金险地位不可撼动

作为多年来“开门红”的“座上宾”,国寿股份发布的第一款主打产品仍是年金险。不过,相比2019年的“国寿鑫享金生年金保险”宣称定额预定利率为4.024%,新产品“鑫享至尊(庆典版)的预定利率在宣传中并未明确指出。

据资深保险经纪人李玉介绍,相比去年“国寿鑫享金生年金保险”的定期保障15年,新产品则是10年,由于两者保障期限不一样,所以保险金返还方式也有所不同。此次“鑫享至尊(庆典版)为交费5年,从第6年开始,连续返还5年每年保费,以及最后一次返还满期金;据测算,产品IRR(内部收益率)不超过2%。

事实上,由于银保监会将长期年金险的评估利率上限由4.025%下调至3.5%,预定利率3.5%以上的长期年金险或将暂停销售。目前,一些险企的高息年金险产品正处于停售截止时段。

对此,海通证券在报告中认为,4.025%的年金险产品短期或能促进储蓄类产品销售,但价格战导致利润率大幅下降,且利差损风险加大。同时,新规引导行业重回理性,进一步转型健康、养老、意外等保障类产品。此外,考虑全球低利率、国内降息预期、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等因素,年金险产品吸引力预计显著提升。

同时,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表示,从目前看,年金产品仍应当是2020年“开门红”的主打产品。由于年金保险提供更多元化和灵活的保障,居民对“年金”概念很关注,使得其仍具有市场潜力。

中国精算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陈辉也表示,2020年“开门红”期间,险企主打产品应该还是年金和分红型的两全保险。受监管影响,加之对未来经济走势预期的下调,可配置的资产期限较短,为了避免利差损风险,产品策略最大的变化可能是期限变短。

监管摸底排查主打产品

“开门红”营销大战已然开启,监管部门不忘摸底风险。9月26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对人身险公司近期经营情况进行书面调研的函》要求各公司提供明年“开门红”各渠道主力产品基本情况,含产品名称、类型、主要责任、交费年限、保障年限等,同时要求分析2020年业务增长变化可能对财务、偿付能力、流动性等指标产生的实际影响。

不过,王向楠分析,该函件主要调研保险公司的最新情况以及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判断,因此应该不会对“开门红”造成影响。

但各家险企对“开门红”已有分化策略,不同于国寿股份大张旗鼓地打响“开门红”战役,平安人寿董事长丁当却表示,“今年我们没有搞‘开门红’,顺应‘保险回归保障’的指导思想”。

那么“开门红”能否继续红下去,据天风证券预计,2020年开门红整体好于去年同期,原因包括2019年股市好转有望提升2020年的保费表现;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有利于保费表现。在信托、私募基金、P2P等资管产品爆雷环境下,储蓄险“保本保收益”的优势凸显;储蓄险与保障险的销售有共振效应,因此预估2020年保费增长有望迎来改善;监管实质上已将年金险新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从4.025%降至3.5%,限制负债成本。此后,其他形式的限制定价的政策有望继续出台,针对重疾险的定价限制也值得期待,利好于定价利率审慎的大型公司等。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李皓洁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