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据杂志

城市安全因数据“提前一步”

出处:数据杂志 作者:贺陈慧 网编:张兰 2019-09-30

对城市而言,安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构建智慧城市阶段,城市安全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360集团副总裁、智慧城市事业部总裁穆鸿提到,现阶段网络技术进步既对信息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物理空间安全体系建设打开了新市场,城市安全建设步入“大安全”时代。

大数据与安全核心是“三看”

当大数据开始应用到各行各业,人们便会越来越多地问“大数据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同样的,大数据在提升城市安全水平上到底能起什么作用?穆鸿用了“三看”来总结。

首先是看得见。穆鸿解释,应用大数据首先要求要到各个场景里采集各种数据,这种数据有通过硬件来的,有通过软件来的。采集数据是看得见或者说看得到的前提,“否则后边就别谈了”。

其次是看得清。通常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正发生,穆鸿把这个过程叫恢复数据原貌,其带领的团队中就专门有人负责做这项工作,主要是帮助原始数据去伪存真。原始数据不真实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原始数据不清晰,另一种就是原始数据有“异常”,当然这个“异常”不是真正的异常,比如视频中的杂音,需要通过算法、模型来矫正。

第三点叫看得远,也就是说看清楚之后能不能做关联、预测等更深入的分析。“看得远是希望了解数据之后能影响未来,对安全问题来说,看得远就是不要让事情发生。所以所有的逻辑最终都落在了把数据看清楚之后,或者把数据恢复清晰之后,怎么能让安全事故不再发生”,穆鸿说道。

透过看得见、看得清、看得远,穆鸿对大数据在安全问题上的终极价值进行了总结,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并不是事故发生之后的处理,而是预防。

在这个前提下,穆鸿还强调了一点,实现这“三看”一定要是“大”数据。

首先,原始数据不够根本就没办法看得到,数据不够“大”(大不是多,而是有效)就没有办法找出规律修正数据,所以就没办法看得清。数据不大根本没办法做模型分析,所以也没法看得远。当拥有了更多发现数据规律的原材料,也就为未来提供了各种解决方案的可能。

人工智能是城市安全管理转型的关键

做城市安全首先要补足硬件,其次就要给硬件加上智能。穆鸿认为,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进行分析,从而预判未来。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发展正当其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源极大的丰富,给了我们做事前安全管理的机会。

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穆鸿提到,人工智能分两类,一类是不带约束的,就是在开放场景中的人工智能;另一类是带约束的,又被称之为封闭场景中的人工智能。比如人脸识别,银行柜台业务办理这种情况下的人脸识别就可以称之为封闭场景下的人工智能,是在特定场景下,有很多客观辅助条件,所以做起来相对容易。

同样是人脸识别,在开放场景中就比较难做到,戴不戴帽子、面部有没有遮挡甚至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识别效果。针对这一点,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数据融合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识别准确率不够的问题。

穆鸿提到,所谓数据融合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通过多张照片不同细节比对,从而识别出是不是同一个人。另一种方式是结合其他数据信息,比如手机等线上数据信息,进行两种数据关联,进而判断是不是同一个人。换句话说就是在物理世界里我不知道你是同一个人,但是在数字空间中发现这是同一个人,通过线上数据信息比对有理由相信是同一个人,这就是进行数据融合之后的智能。

城市安全以“人”为主

狭义的公共安全,往往是我们常见的,与公安、消防等机构相关的安全事件。实际上在城市中,安全遍布各个领域。在穆鸿的理解里,安全不是一个领域,而是很多场景里的需求,在社区里、在生产中甚至是吃饭,都有可能涉及安全问题。

基于这种对大安全的理解,360推出了大安全战略,一方面是针对万物互联时代越来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另一方面则是从企业的安全基因入手,把业务由线上拓展到线下。

穆鸿在360负责智慧城市事业部,当然这个部门目前所有的业务内容还都是围绕安全进行的,“360是个互联网公司,我们的基因是互联网,擅长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同时我们也有安全基因,所以决定做这个事情,就是怎么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去解决城市的安全问题”。

据穆鸿介绍,360在城市安全里的布局主要聚焦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是社区或者园区安全,主要围绕居民生活,或者说园区业主入住体验,比如帮助政府更好地管理小区里的流动人口,尤其是发生了相关安全事件之后;其次是针对小区里高空抛物、乱停乱放等安全诉求问题做一些工作。

穆鸿举了一个案例,通过数据监测小区老人摔倒,“我们会收集小区的一些水电使用数据,结合老人的生活规律做异常分析,比如有一天我们就发现,早上9点钟左右的时候,数据突然没了,老人也没出门,因此就怀疑这个有问题,所以我们派了相关人员与保安一起去看了一下,确实是老人摔倒了昏迷在家里,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怎么通过数据去解决小区安全问题的典型案例”。

第二个是出行安全,穆鸿介绍360做过的案例是电梯安全,通过数据的采集跟分析,找到电梯运行的规律,提前发现它的故障,一方面降低电梯本身的故障率,另一方面提前预警,同时也借此提升电梯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出行安全更大的场景是交通安全,交通安全范围很大,包括行人安全、设施安全以及车的安全等等,目前,360主要聚焦商用车的监管,穆鸿表示,“主要利用公司过去在智能车载硬件、软件和算法方面的长期积累,典型的就是公交系统”,在天津,360上线了一个系统,采集驾驶员启动、加速规律,同时观察驾驶员有没有吸烟、打电话等精神不集中行为,从而判断驾驶员的专业性,降低由于驾驶员误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问题。

第三个是应急安全,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以及消防安全,这些历来是城市安全最大的关注领域,也是国家重视的重点之一。如何利用大数据,将过去主要以事后处置为主而更多地转向风险预防性为主,从而尽量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四个则是帮助公检法等机构通过数据做案件研判。

对于这四个方面的布局,穆鸿强调,在城市安全管理里,所有的东西首先是围绕怎么保护人的角度来做。

“360的基因是产品公司,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以技术为导向,而是以产品为导向”,穆鸿解释称,所谓产品导向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我们在解决方案里把人看得很重要,所有的产品和布局都是围绕人在做,把人作为安全的第一要素”。

用穆鸿的话来说,以用户为中心的另一个意思是区别于以客户为中心,对系统来说,通常客户并不是真正用系统的人,谁付钱谁就是客户,而客户则不一定就是用户。“在这种情况下以客户为中心,往往导致做出来的东西不实用,我们最终要解决的是用户的痛点,所以就要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

文 / 贺陈慧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