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美联储如约降息 全球宽松之后怎么走

出处:国际 作者:杨月涵 汤艺甜 网编:王巍 2019-09-20

8

投资者终于松了一口气,在降还是不降这个问题上,美联储最终还是按照外界的期待选择了前者,至此“超级星期四”定调降息。过去这段时间,从欧洲央行重启QE,到美联储打头阵掀起降息潮,全球大宽松已经正式拉开帷幕。眼下,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形势阴晴不定,地缘政治风险时隐时现,宽松之路似乎直奔负利率而去。然而负利率是解药还是毒药,宽松的尽头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准。

未标题-1 拷贝

降息25个基点 鲍威尔老调重弹

没有爆冷,美联储乖乖走在预期之路上。当地时间18日,在经过分歧不断的议息会议后,美联储的会议桌上终于有了结果。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OMC)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1.75%-2%的水平。

作为年内第二次降息,美联储使用的降息措辞与7月第一次降息时几乎无二。无非都是“降息是对全球经济疲软和低通胀的回应”、“美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云云。对于美国经济的现状,美联储同样是先扬后抑。在议息会议后的声明中,美联储表示,7月以来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活动持续温和增长,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有所减弱。

尽管降息落定,但并非所有的结果都让人放心,比如信号已经变得混乱。在美联储那张巨大的会议桌上,分歧仍然很大。最终的投票结果是,7人同意降息,3人反对。点阵图也显示,预计今年仅降息2次,且2020年、2021年将按兵不动,这意味着今年降息次数已耗尽,美联储的鹰派降息出乎市场预期。高盛预计,美联储10月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50%,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0%,不降息的概率为40%;12月会议上,由于通胀预期大致达到2%的目标,美联储可能停止降息。

但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则延续了一贯的温和理性风格:“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正面评估存在风险,如果经济出现下行风险有可能需要更多降息。我们将会如往常一样高度依赖数据。在每次会议上将会仔细研究经济数据。”与此同时,鲍威尔再次拒绝给出承诺,坚持美联储没有预设路径的说法,并对美国经济出现衰退问题矢口否认。

“这种不和谐非常明显,”牛津经济咨询社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格雷戈里·达科则表示,“如果观察目前的经济状况,会发现经济表现两极分化,关键问题在于,这种疲软是否会渗透到经济中,是否会加剧。”

鲍威尔选择了中间派路数,这并不容易。路透社指出,最大的挑战是,在美国家庭继续消费、雇主整体大量增加就业岗位的情况下,经济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可能正在萎缩,通胀依然疲弱,需要搞清楚这些数据的意义何在。

至于外界一直猜测的美联储的独立性,鲍威尔再一次给予了否定的自白:“美联储的政策决定与政治无关。美国重回可持续的财政立场是很重要的。”有趣的是,在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上,鲍威尔把锅甩给了特朗普,认为“从长期来看,财政政策能做的比货币政策更多”。

未标题-2 拷贝

经济数据频繁亮红灯 美联储不得不低头

“美联储再一次失败。”虽然如期降息,但25个基点的幅度明显满足不了特朗普的胃口。不过,这或许已经是鲍威尔所能给出的最好消息了,毕竟在降息之前,着实出了一段不小的插曲。

在美联储揭晓最终答案的前一天,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美联储观察”预计9月降息的概率一度腰斩,降息25个基点与按兵不动的可能性直接逼近五五开。而在一个月以前,这个数字直逼100%。

插曲归插曲,幸运的是降息还是如投资者所愿地来了。毕竟在意外面前,已经频繁亮起红灯的重要数据、经济下行的压力乃至特朗普火力全开的敲打更为重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立鹏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目前美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季度投资和出口数据都出现衰退。最重要的是制造业也出现了问题,8月PMI已跌至49.1,出现了近三年来的首次萎缩。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将对美国就业产生实质影响。此外,贸易摩擦的“回火效应”也将对美国经济产生压力。

对美国经济来说,打击一个接着一个。7月,二季度美国私人部门投资大幅下滑5.5%,出口也跟着下滑了5.2%。到了8月,危险更是层出不穷,先是美股创出2019最差纪录,紧接着重要的十年期与两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再然后就是制造业报警……

两个月前,白宫预计,美国今年GDP将增长3.2%,2020年将增长3.1%,接下来的四年每年增长3%。然而打脸来得太快。美媒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位经济学家平均预期,在经过通胀调整后,美国今年GDP增速将跌到2.2%,2020年将进一步放缓至1.7%,而2021年增幅则为1.9%。

孙立鹏称,当前特朗普面临2020年大选,他要确保美国经济不出现问题,首要任务就是把经济增长周期延迟到大选之后。虽然美联储还保持独立性,但能够肯定的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正在减弱。如今美国财政政策已经几乎没有空间,货币政策必然保持宽松,进而对美国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可以确切地讲,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拐点已经出现,宽松还会持续。

“虽然说特朗普或许不该对美联储一味地指责,但其实他有他的立场和想法。”孙杰坦言,“从美国现在的情况来看,市场的流动性的确有一些问题,从前两天美联储的回购行为也能看出来,可能与之前过度缩表、加息有关。”

“超级星期四”启动 各国央行紧随其后

选定在北京时间19日进行议息的不止美联储,几大主要央行都打算在这一天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就在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之后,巴西央行也随即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5.5%,这也是巴西自1986年设置基准利率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根据巴西央行的说法,降息主要是因为当前巴西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而目前较低的通胀率为实施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提供了条件。未来将会根据经济活动、风险评估、通胀预期等因素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

与巴西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尼,也选择了降息。在9月19日下午,印尼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5.25%,这也是印尼年内第三次降息。降息的原因同样是因为经济表现不太乐观。印尼中央统计局8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印尼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5%,创两年来最低季度增速。此外,世界银行预计,印尼明年的经济增速将下滑至5%以下,并警告称,如果全球经济恶化,印尼将出现“严重”的资本外流。

海湾国家方面,除科威特央行按兵不动外,其他主要国家均紧跟美联储的步伐,降息25个基点。沙特阿拉伯货币管理局隔夜宣布将回购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50个基点,将逆回购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00个基点,称此举符合“在全球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保持货币稳定”的目标。此外,阿联酋央行和约旦央行也双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

各国亦步亦趋地加入降息的大潮中。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表示,这比较正常,在声明中,鲍威尔就指出降息是因为国际形势不太好,因此其他国家跟降也是在情理之中,主要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

降息之后或许就是量化宽松的大潮了,欧洲已经做出了表率。中秋前夜,欧洲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从-0.4%下调10个基点至-0.5%,同时重启QE(量化宽松政策),双管齐下。不过美联储依然在观望。孙杰表示,虽然美联储再次降息,但还没走到量化宽松这一步,鲍威尔的态度也是降息还有一定的空间,暂时不用启动量化宽松的手段。

不过,也有比较沉得住气的国家。在19日的议息会议上,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就选择了维持现状。英国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为0.75%及资产购买规模为4350亿英镑不变。日本央行同样选择保持政策利率不变,不过日本或许是因为无可再降了,毕竟其-0.1%的负利率状态也鲜有再降的空间了。

宽松已成定局 负利率会是最终归宿吗

欧洲、日本的负利率,恰恰是特朗普最想要的。“鲍威尔没有胆识、没有常识、没有远见!是个糟糕的沟通者。”毫无意外地,与美联储降息一同到来的,还有特朗普的吐槽。事实上,对于鲍威尔而言,就算他把利率降至零,特朗普的抨击或许也不会结束,毕竟零利率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特朗普了。

本月11日,特朗普还放话美联储应该将利率降至零或者更低,而在这之前,特朗普要求的也不过是降息一个百分点。美联储或许撑不了多久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就在宣布降息的一天前,美联储刚刚执行了十年来的首次逆回购操作。孙立鹏认为,注入流动性的背景还是美国向宽松的政策发展,这是美联储转向宽松的另一个微调措施。

宽松已经成了主旋律,负利率或许就在不远。得克萨斯州的前共和党国会议员罗恩·保罗警告称,就全球各国纷纷采用负利率政策的趋势而言,美国不会是个例外。

当下,除了欧央行、日本央行之外,丹麦、瑞士等国也已经有银行开始实行存贷款负利率,8月初,丹麦日德兰银行宣布推出世界首例负利率住房按揭贷款。8月末,德国首次发行收益率为负值的30年期国债。

一直以来,负利率政策都是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短期内可以鼓励人们减少储蓄,刺激信贷和消费,但这种被动的应对会造成多大程度的“反噬”也成了不少人担心的问题。孙杰认为,不能说负利率不好,对这个问题各方有很多争论,包括对银行的影响。实际上,负利率的作用更多是一种姿态,日本也好、欧洲一些国家也好,负的程度并不是太多,因为负的太多会对银行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孙立鹏则称,美国上一次出现实际负利率是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如今美联储2%的降息空间意味着至多7或8次操作后就到头了。如果利率降至0.25%,美联储再次推出量化宽松是大概率事件。但需要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为9870亿美元,当前规模高达4万亿美元。如果未来进一步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直接购买更多国债、机构债,必然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进一步膨胀,进而动摇美元霸权的基础和声誉。

当然,鲍威尔也懂这一点,他也表示,利率越接近零,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能力就越有限,这是央行面临的最大挑战。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汤艺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