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勋作品
周志龙作品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正是游山看水的好时节,特别是对于那些还有着书画雅趣的人来说,这个季节更是难得。酷暑的烦躁闷热悄然消退,清凉的秋风顿时让人目明神清,而对于季节变换最为敏感的艺术家,此时也是情思泉涌,佳作不断,如果再与好友借高雅之所展示,以画会友,叙叙友情,必然是一件难得的乐事。
天津自古以来便是北国的名城,是中国的书画重镇之一,陈少梅、刘继卣、刘奎龄、刘子久、萧朗等耳熟能详的书画大家均从“津门”走出,至今,这里因其深厚的艺术氛围,仍然是文人雅士喜爱的聚集之地。9月6日,来自京城的书画家王鸿勋与周志龙小品联展便走进天津图书大厦,为观众带来一场有品位的绘画雅集。
刘禹锡《陋室铭》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次展览也确有这样的特色,场地不大,作品不多,但内容很精彩,是以小见大的精品展。这次展览的作品是两位艺术家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创作完成,共有50余幅,除了两件大尺幅的画作,其他的作品均为小品,有花鸟、有山水,件件精彩;重笔墨、讲意境,各有韵味,不愧出自于得大家之传的高徒之手。在书香浓郁的氛围中欣赏这些画作,别有一番趣味。前来观展的嘉宾,既有来自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家协会等的业内外人士,也有从北京等地赶来的好友亲朋,百余位嘉宾齐聚“津门”,画展热闹祥和。
王鸿勋、周志龙相识多年,是意趣相投的好友、画友。退休前,一位在中国美术馆、荣宝斋工作,师从李苦禅、许麟庐两位先生研习花鸟艺术;一位在中国戏剧学院、广西美术学院任教,受教于李可染、宗其香等先生,专注于山水画创作。两位艺术家尽管有着不同的师承、不同的绘画题材,却有着殊途同归的艺术道路。他们的“同”在于对于艺品、人品的一致追求,在于对中国绘画人文精神的创作诠释。
熟悉他们的朋友都知道,王鸿勋、周志龙两位艺术家待人谦和,为人正派,又师出名门,艺术道路上坚持先做人、后为艺,可谓是德艺双修、令人尊重的老先生。古人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只有以德性为据,艺术才能悠游。从两位艺术家作品中,能够感觉到他们的作品气息纯正、厚重大气,毫无甜俗谄媚之感。笔墨、神韵、章法是中国绘画品评艺术家的重要标准,王鸿勋、周志龙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以品性来创作,以艺术去修身,在沿承艺术的正道中,最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面貌。
王鸿勋擅长写意花鸟绘画,鹰、雉、蟾、兔、鹳、蟹及花草鱼虫均有涉及,画作既有大写意的厚重挥洒,也有小写意绘画的灵动秀气。作品构图很有特色,物象或偏于一角,回首相望;或只画一部分,另一部分置于画面之外,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他的用笔简洁凝练,入纸肯定,墨色或浓或淡,笔笔写出,层次感强,显示出深厚的笔墨修养。物象造型准确,在对动物眼神刻画上尤为用心,有画龙点睛之感,画面栩栩如生,直取写意画神韵。
周志龙擅长山水画创作,作品以南派山水温润为面貌,同时又将北派的厚重融入其中,南北相济,风貌独到。由于在广西执教16年,他的作品从桂林山水等自然景观中获益尤多,构图上,常常以一山一水的面貌呈现,有水绕山、山抱水之感。同时,牛、船、林、舍等小景的穿插点缀,为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机。用笔上,追求滞涩朴拙,讲究书法韵律及节奏。用墨层层积染,厚重而透气。对于水的刻画是他作品一大特色,水纹墨线的流动蜿蜒,由一线生发,进而铺陈出一面,形成强烈的形式美感,凸显出幽眇灵秀的气质。
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各自师承有法,风貌鲜明,这离不开他们良好的悟性,更与两者的平和心境息息相关。王鸿勋七十有余,却常说他的画是“玩”出来的。周志龙虽八十高龄,更常以“乐”为伴。但不管是“玩”还是“乐”,都只是就他们对待生活和艺术的心态而言,不能否认的是,他们的创作过程是严谨的,思索是缜密的,正如他们做人一样,对朋友有礼有节,对自己随遇而安。
一次好的展览,离不开好的策划。展览的流程组织、场地布置及作品装裱都能为画展增色不少。这次展览的策划者为萧珑,他的父亲为萧朗先生,父子二人与两位艺术家是多年的好友,由于彼此相熟,因此在画展筹备过程中,大家彼此尊重,画展进行得很顺利、很圆满。客观地说,办画展是一件劳神费心的事,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办展,这些烦恼便可忽略不计,真正成为聚首言欢的雅事。王鸿勋、周志龙两位艺术家的天津画展便是如此。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图片来源:艺术家提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