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潘家园

泥人赵:泥巴里的百态人生

出处:潘家园周刊 作者:宗泳杉 网编:段跃 2019-09-05

一双手,三把自制的小木刀,不到半小时,紫砂泥在赵德峰手中就能变成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人像。在潘家园内,不仅能感受淘古玩、挑文玩的乐趣,还能感受赵德峰“化腐朽为神奇”的绝活——泥塑。

上世纪90年代末,赵德峰从老家安徽的一所美院毕业,雕塑专业出身的他决定北上寻找工作机会。怀揣1000块钱只身来到北京的赵德峰在交够了住宿费后,来时带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但很快,赵德峰就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影楼当摄影助理。“我会拍照和做雕塑、美术设计,所以想到去影楼找工作,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工资是260元一个月。”赵德峰回忆道。

C2019-09-06潘家园周刊1版01s003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赵德峰的人生轨迹。他发现,街边总有民间艺人为来往的游客捏泥像,前来捏泥像的人络绎不绝,排起长队。赵德峰心想,自己本身就有雕塑的功底,为什么不能也雕泥像呢?于是,赵德峰就找来紫砂泥,下班后在家练习雕刻,一次雕刻用时两小时,但完成的人像泥塑却一点也不像。但这并没有击垮赵德峰决定做泥塑雕刻的决心,他拜了一位民间艺人做老师,利用下班休息的时间在家苦练技艺。

赵德峰说,“以前虽然在美院也练习雕刻,但雕刻一件作品的时间一般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个月,采用的是一块材料一块材料往上贴的塑型方法,而民间手法讲究的是快,直接用手捏造型,一气呵成”。

在跟随老师苦练了一年后,赵德峰的技艺终于有了进步,2002年,赵德峰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影楼的工作,只身来到潘家园,开始了自己的泥塑生涯。那时候,赵德峰摊位前的客人总是会排起长队。“就算有再多的订单也要一个一个的做,我用的是紫砂泥,不仅双手要常年泡在湿润冰凉的紫砂泥中,做泥塑还非常耗费体力和经历,以前一天捏4个就已经筋疲力尽了。”赵德峰坦言。

2005年赵德峰因受邀到全国和世界各地表演泥塑离开了奋斗三年的潘家园,就在一个多月前,他再次回到阔别14年的市场,这让他感触良多,“在外面跑了十多年也累了,再回到潘家园像是回家的感觉,为了支持我们手艺人,潘家园市场给了我们很多政策上的倾斜”。

赵德峰说,“在工业化、机械化的时代里,传统手工艺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尤其是人像,工业化的产品很难抓准人像之下的百态人生。而艺术品是有灵魂的,融入了艺术家的思考和多年的深厚功力,再次回到潘家园,希望能够在潘家园内,用一双手,三把小木刀,用心雕好每一件作品”。

北京商报记者 宗泳杉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