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商业 > 时尚

快时尚的“租衣”稻草

出处:时尚周刊 作者:陈韵哲 网编:段跃 2019-09-03

快时尚业绩持续下行,品牌开始先后寻找新业务支点。近日,瑞典快时尚品牌H&M拟开展服装租赁业务。通过重新装修的门店可实现服装租赁、缝补或定制服务。就在上个月,GAP旗下品牌Banana Republic也开始试水线上租衣业务。此外,URBN集团近期也推出了一项新的服装租赁服务“Nuuly”。在业内专家看来,现阶段快时尚业绩逐年放缓,品牌方不得不精简品牌架构和采取多元服务形式吸引消费者,以缓解自身业绩压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服装租赁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成为快时尚品牌寻求的“救命稻草”。

C2019-09-04时尚周刊1版01s002

试水租衣

根据瑞典杂志《商业周报》报道,H&M将在斯德哥尔摩的赛格尔广场旗舰店开设租赁店,计划2019年秋末重新开业。H&M会员可在门店内租到独家收藏服饰。此外,门店还将开设一个缝纫工作室,消费者可以在此缝补或定制服装。H&M方面表示,开展服装租赁和缝补业务是迈向“可持续、循环的时尚未来”的重要一步。对于此次租赁业务的传出,H&M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该服务属于新的业务线。

实际上,此前H&M集团就已经在总部斯德哥尔摩的部分门店试水缝补及定制服务。此前H&M相关负责人曾透露,若欧洲地区服装定制等业务表现良好,未来中国地区很可能也会上线相关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H&M开展的服装租赁业务并不是快时尚企业首次试水。就在上个月,GAP旗下品牌Banana Republic也宣布将在9月开始试水在线订阅业务,其中就包括线上租衣业务。消费者订阅Banana Republic后,每月最多可以以85美元的价格租用三件女装,可以免费送货、无限制交换和洗衣,也可买下单品。Banana Republic首席执行官兼总裁Mark Breitbard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希望该业务刺激业绩增长并帮助品牌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更好的情感联结。

无独有偶,旗下拥有Urban Outfitters、Free People等品牌的URBN集团近期也推出了一项新的服装租赁服务“Nuuly”。将为消费者提供旗下品牌及超过100家第三方品牌的服装租赁服务。订阅费用为每月88美元,最多可租六件商品。

微信截图_20190903211935

辉煌不再

在奢侈品中国联盟荣誉顾问张培英看来,快时尚的租赁之路无疑是在为自身业绩寻求新的出路。快时尚企业为消费者披上“租赁”的外衣,可从低频次场景服装租赁切入更高频次消费的日常穿搭,从而进一步分羹服装市场。

以GAP集团为例,近两年来业绩不断下滑,根据GAP集团2019财年一季度业绩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滑4%,在全球市场销售的主要品牌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Old Navy营收同比下降1%,GAP品牌营收同比则大幅下降10%,而Banana Republic全球营收也下滑3%。2016年,Banana Republic甚至宣布关闭在英国所有的线下门店,仅保留了英国地区的品牌官网。

而H&M近两年来业绩也呈现放缓趋势,从2015年到2017年,H&M的销售额增幅分别为19%、6%和4%。由此可见,自2015年之后,H&M在中国的业绩增长速度就呈现出整体放缓的趋势。去年,H&M集团的销售额较前一年也只增长了5%。

面对低迷的市场环境,快时尚品牌早就开始着手新的业务,除了此次的租赁服务,此前,快时尚品牌还扎堆试水科技服务。从优衣库的无人零售店到H&M的智能试衣镜,再到ZARA的全球AR体验门店,快时尚品牌都费尽脑筋挽救业绩。

救命稻草

其实,服装租赁业务早已不是新鲜事,从美国共享租衣平台“Rent The Runway”到国内的“衣二三”,共享租衣业务早就有所行动,不过相比美国成熟的租赁体系,国内租衣业务发展相对落后。即使是已经进入D轮融资的衣二三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此前还曝出强制更改规则、服装品质存疑等问题。

张培英表示,此次品牌们推出的租赁服务,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品牌活跃度,通过年轻化手段刺激销量,从而提升业绩。“租赁服务具有低成本、高品质的特点,消费者只需花较少的价钱就可以享受高品质的服装。”张培英认为,现阶段快时尚品牌已不能通过简单的设计和门店扩张吸引消费,企业需利用数字化、大数据和更多年轻化玩法吸引消费者。

实际上,在当下的消费环境下,快时尚企业早已不能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加市场空间。越来越多品牌的败走,也说明如今的服装市场已经成了一块越来越难分的蛋糕。就在两天前,美国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传出破产消息。

张培英认为,未来快时尚企业若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放慢脚步,重新认真审视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实现企业转型,并不断加强创新。而此次的服装租赁业务很可能成为快时尚品牌的救命稻草。

北京商报记者 陈韵哲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