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财经 > 金融科技

互金机构怎么办:助贷业务救命稻草

出处:金融科技周刊 作者: 网编:尹文武 2019-08-27

央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也吸引了另一类行业主体助贷机构们的目光。特别在网贷行业备案无望后,助贷业务成为了不少机构的“救命稻草”。而《规划》中虽未明确助贷业务具体细节,但在分析人士看来,助贷与金融科技输出难以简单分离,从推动金融机构转型角度考虑,需对助贷模式及其负面影响有更大宽容度。

“备案无望,助贷成为了我们业务转型的下一个方向。”一位网贷平台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道。从不少互金机构发布的半年报可以看出,助贷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比如拍拍贷二季度通过机构资金合作伙伴促成的借款金额占总撮合贷款的比例增长至约44.8%,环比增幅为13.9个百分点。趣店二季度合作资金余额从上一季度的246亿元增长至287亿元,环比增长16.7%。二季度,360金融在撮合借款业务总量中,金融机构资金占比达到85%,较一季度的79%显著提升。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助贷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异化,也催生了一些乱象。“如个别城商行,在属地化经营原则下,只能做本地的业务,借助助贷,变相经营全国的业务;如个别现金贷平台,没有放贷资质,借助助贷引入银行资金,变相做了放贷业务;如一些大数据服务公司,没有征信牌照,却以助贷的名义做着征信的事情;更有甚者,一些银行把核心风控外包,甘心蜕化成资金管道。”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点评道。

监管对于助贷,一直保持警惕。先是在2017年底的现金贷新规中明确了助贷的业务边界(不准碰核心风控),后又在2018年流传于网络的联合贷款征求意见稿中,果决地限制助贷的地理边界(不许跨区域经营)。

不过,助贷未来仍有前景。在薛洪言看来,助贷是新形势下金融产业分工细化与合作深化的外在表现,也是现阶段金融科技输出的主要载体。限制助贷,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小金融机构的转型动力。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助贷行业未来仍有较大前景,互联网时代流量端优势仍掌握在运营能力较强的金融科技类机构手中,持牌金融机构也需要这些流量助力。但助贷业务还需要明确监管方式,比如兜底方式、责任划分等。目前监管的重心仍放在了持牌金融机构身上。“未来看,强者恒强。但一些规模小、实力不济的机构则会被逐渐淘汰,它们做助贷很难了,持牌机构也难以和它们合作。”于百程说道。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