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产经 > 体育产业

投资潮涌新风口 互联网+健身房的AB面

出处:体育产业周刊 作者:方彬楠 白杨 网编:段跃 2019-08-27

连日来,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健身品牌频获融资,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旧疾虽被粉饰,但依然是行业挥之不去的痛。连锁健身俱乐部乐体运动近日完成了近50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8月中,动感单车健身工作室品牌Happy Cycle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这背后不仅是资本在寻找政策风口下的新生意,也是健身行业在迭代中的急迫需求。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健身房的转型中,传统健身行业服务标准不明确、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旧疾仍然存在,未来,如何让健身行业在迭代中“不得病”,也是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微信截图_20190827212426

一窝蜂

连锁健身俱乐部乐体运动近日完成了近50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厚德前海旗下文化产业基金以及个人投资者。

根据乐体运动创始人王滨提供的数据,目前到店人数将近100万/年,门店数已达20家,销售额有望突破2亿元。另一方面,据乐体运动透露,公司旗下的健身房仍沿用年卡制,但续卡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而且经营超过一年的老店,私教续课率超过45%。

其实,乐体运动并非个案,在健身行业此类案例比比皆是。以数日前为例,8月12日,健身新零售品牌Happy Cycle完成了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磐霖资本。

据悉,Happy Cycle专注动感单车团课的门店连锁运营,成立于2018年,用户多在18-35岁之间。对于完成融资后Happy Cycle将如何发展,北京商报记者以邮件形式采访了Happy Cycle所属公司——武汉地衣科技有限公司,截至发稿,对方并未予以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经粗略统计,今年已有潮庭健身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印度健身品牌Cure.Fit获7500万美元D轮融资;格斗健身连锁品牌24KiCK完成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按次付费健身品牌超级猩猩也宣布完成新一轮3.6亿元融资。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称,近年来,资本市场能够投资的领域乏善可陈,而与每个人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却是资本投资的热点,热钱也一窝蜂地涌向该领域相关的细分市场。

两重天

除了Happy Cycle备受关注,著名动感单车健身品牌Soulcycle在创立初期也吸引了众多明星的光顾:小贝一家、奥斯卡最佳女主角Charlize Theron、名模邦辰都等,高速发展的Soulcycle于2015年申请了IPO。招股说明书显示,2012年,Soulcycle收入为3620万美元,2013年收入为7530万美元,2014年为1.12亿美元。

此外,Spacecycle也是一家注重动感单车健身的品牌,曾获得阿里1亿元融资。2016年9月,Spacecycle集合运动、音乐、科技的新型运动体验中心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北区揭幕,标志其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彼时,有台湾著名音乐人姚谦、知名演员郑恺、著名歌手吉克隽逸等前来助阵。

在“健身热”的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批政策支持健身行业的发展。在国务院出台《全民健身条例》后,健身房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健身房自出现以来数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从2010年的近3300家增至2017年的5000多家。2018年,我国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达177.2亿元,到2022年将增至300亿元。

不过,虽然从Soulcycle、Spacecycle看到了动感单车健身品牌光鲜亮丽的一面,而在一部分动感单车健身品牌的背后,则暴露了其隐患。以“网红”动感单车品牌GuCycle为例,GuCycle曾在北京、上海等地开过8家门店,风靡一时。现如今,GuCycle已经陆续关门。

可见,健身品牌发展趋向“两重天”已日趋明显。那么,为何健身行业仍受到众多投资者青睐?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副教授郭斌指出,一方面健身人群确实开始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健身房的行业毛利率较高的缘故。

痛与通

事实上,无论Soulcycle、Spacecycle还是GuCycle,其诞生都是对传统健身行业的重新思考。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健身连锁品牌也相继出现,类似浩沙、青鸟、威尔士、一兆韦德等不断在全国扩张版图。

伴随健身房快速扩张,其高频率的倒闭现象也时常出现。例如,近年来,国内最早的健身连锁品牌——浩沙健身闭店潮在全国多地上演,再次把健身行业推向风口浪尖。在频繁关店背后,是浩沙健身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施洪流、施鸿雁多达12亿元的债务危机,并被列入失信人被执行人名单。

郭斌指出,浩沙健身是行业痛点的一个缩影,传统健身行业服务标准不明确、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行业痛点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同时,关店、闭店跑路现象屡屡发生,使得整个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有业内人士特别指出,在互联网+健身房的今天,健身行业的旧疾依然存在。“目前来看,互联网+健身房的模式也只是很好地改善了客户需求端,在盈利模式上整个行业依然没有更多创新,这也造成了‘治标不治本’的现状。”

“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使得健身行业在科技和资本的助推下,也迸发出从品类到模式甚至业态的创新,大量的私教俱乐部、新型智能健身房等不断涌现,整个健身产业也开启了新的时代。未来,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健身行业如何健康发展,也是需要社会思考的问题。”郭斌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白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