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课外辅导市场依旧火热。近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在学科培训火爆的同时,曾被叫停的幼小衔接班悄然“还魂”,不止在网站上可搜索到机构的招生信息,还有机构在幼儿园门口公开以幼小衔接为名义进行推广宣传,他们都以“提升能力”为嘘头,且都宣称名额紧张。业内专家指出,幼小衔接重在养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而非机构所说的“学习能力”,家长该崇尚助跑而非抢跑,甄别培训机构良莠,理智减少教育焦虑。
招生依旧
“幼儿园门口总有几家培训机构在招生,这7月底最终放假前有培训机构以幼小衔接的名义在进行推广宣传,”孩子即将升入幼儿园大班的王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而在去年暑期,教育部曾明文禁止社会培训机构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北京商报记者来到王女士提及的培训机构:巨人学校水碓子校区(巨人教育被美股上市公司精锐教育收购),在校区内未发现任何幼小衔接的宣传内容,当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有无幼小衔接班时,前台人员表示,“这很敏感,没有宣传单,但小巨人学校有这个内容”。小巨人学校负责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不是有学生报名后转校区,9月开学的班早没名额了。”
在第壹阶团结湖校区,记者看到,校门口依旧写着“幼小衔接专科学校”的字样。负责人告诉记者,第壹阶由有北师大背景的专家创办,自2009年成立以来只做幼小衔接,至今在北京已有7个校区,团结湖校区有5个班。9月开学的班,在今年春节后基本就已经报满了。记者提及国家政策对幼小衔接的管控时,负责人坦言:“没感觉受到太大影响,家长的需求依然存在,我们会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有关习惯,同时涵盖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内容。”
随后北京商报记者前往精锐至慧学堂蓝色港湾店,发现幼小衔接课已被化名为思维培训课。记者深入询问得知全年班的课程基本已经没名额了。工作人员强调要为孩子评测适合的课程,如果需要去海淀的小学或者国际学校的有适合的高强度产品。
不止在线下,记者在网上搜索到智慧家以思维训练课名义也在进行幼小衔接的招生,记者致电望京校区,工作人员表示仅剩3个名额。在智恒教育的官网上,记者不仅看到幼小衔接的宣传,还出现了婴幼衔接(为上幼儿园做准备的)课程产品。
教育体系症结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在教学形态上,除了精锐至慧学堂是8-10人的围坐式教学,培训机构也会采用小学的课桌椅,在班型和课程设置上也与小学几乎完全一样。每班20余名学生,配有1-2个班主任,每节课40分钟,数学、语文、英语、音乐、体育等学科全有涉及。价格上,记者采访到的幼小衔接机构包含书本费等普遍收费在5000元/月上下。
在产品形态上,幼小衔接班大部分以全年班的形态存在,以往半年班的产品几乎消失。这意味着,孩子要不选择幼儿园大班,要不选择幼小衔接班。有公立幼儿园园长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原本小班、中班时三个班的规模,升入大班后至多剩一个班的体量。为何幼小衔接班会屡禁不止呢?说到底,除了有培训机构贩卖的“焦虑感”,还是有刚性需求存在,而导致这一需求出现的症结,跟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体系不够连贯有着关联。
双胞胎女儿刚从幼小衔接班毕业的夏女士谈及报班初衷时说道,“幼儿园要午睡,小学没有;幼儿园玩游戏为主,小学分科目进行课堂教学;现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拼音的时间都在一个月内,对于零基础的孩子是很难的。这些不去幼小衔接班孩子何谈适应?身边孩子都上并学习了知识点,如果自己孩子不上,很可能就会跟不上进度,影响自信心。而且公立校还好,有很多好的民办校、国际学校仍然采用面试的方法进行招生和分班,这无疑在考验着孩子学前的知识积累”。
据北京朝阳区某公立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其实幼儿园大班越来越多地做着跟幼小衔接有关的习惯养成教育,比如每月开设家长讲座,讲解如何帮助孩子完成幼小衔接;带领孩子不定期参观学区内的小学,亲身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和课堂学习规范,开设小学模拟角,开展任务式教学等,让幼儿对小学的各类学习生活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也有观点认为,如果幼儿园不能过多渗透小学教育教学内容,那么小学就要改变和完善现行教学模式,给予孩子更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否则幼小衔接班就不可能真正消失。
合力解决焦虑和抢跑
除了体系问题,形成需求的另一大原因便是家长的抢跑思维及家庭教育缺位所致。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走访的机构中,大多宣称以激发孩子逻辑思维、记忆力、语言表达等学习能力为主,培养行为规范,配有一年级的学科内容。幼小衔接超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内容已成常态,目前在教育领域进行创业的科幻作家郝景芳曾说过:“中国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功能,无疑是选拔。”而选拔则意味着竞争,竞争则有优胜劣汰,这样的压力向下传导至小升初、幼升小,造成如今的普遍“抢跑”状态。
在北京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看来,学前阶段的孩子重点培养的不是所谓“能力”,而是对学习的责任感和兴趣。
“相对于家长认为的幼小衔接就是花钱送去辅导班,提前学习汉语拼音,认识大量汉字,会做50以内的加减法或记住多少单词,我认为,幼小衔接更多的该是培养幼儿对于上小学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硬的身心素质和一定的社交能力,从而建立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这些是孩子社会化的开始,是真正的起跑点,”钟亚利补充道,“而且教研是学校的长项,是培训机构的短板,怎么教、教什么,公立学校完全可以解决。我已经看到越来越多来自培训机构的老师到学校去面试求职。”
此外,钟亚利还谈道,家长要摒弃只要花钱送孩子去幼小衔接班就能真正做好衔接工作的观点。如何建立任务意识、目标规划、调整生物钟等,家长才是帮助孩子培养起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人。往往在学前对孩子在各种辅导班投入较大的家长,孩子上学后的表现反而会让家长失望,这是因为起始方向不对,而家长就会更加焦虑报更多的班儿,这就是超前教育的危害。
北京商报记者 刘斯文/文并摄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